[发明专利]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荧光检测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8685.3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8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施利毅;刘金亮;徐艳霞;孙丽宁;孟宪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12N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荧光检测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简称CS-UCNPs,并以柠檬酸钠作为配体交换剂,采用配体交换法,将CS-UCNPs表面羧基功能化,得到水溶性纳米晶Cit-UCNPs,然后将功能化修饰的可专一性识别PML/RARα融合基因片段的DNA分子与Cit-UCNPs进行共价键组装,得到纳米晶Cit-UCNPs-ssDNA,最后将单壁碳纳米角或氧化石墨烯与Cit-UCNPs-ssDNA通过π-π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构筑纳米探针Cit-UCNPs-ssDNA-SWCNHs和Cit-UCNPs-ssDNA-GO。实现水溶液中PML/RARα融合基因片段的荧光检测。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结构易控的优势。所制备的纳米荧光探针不仅尺寸均一、结构稳定,而且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急性 粒细胞 白血病 荧光 检测 纳米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荧光检测的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该纳米探针由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组成,所述的能量给体和能量受体通过π‑π键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所述的能量给体是一端带有氨基的探针DNA通过共价键键合的方式嫁接到表面羧基化后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上而形成的,所述的能量给体与能量受体的质量比为20:1~24:1;所述的能量受体为:单壁碳纳米角、氧化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表面羧基化率为:30%~60%;所述的探针DNA为:5’‑NH2‑TCT CAA TGG CTG CCT CCC‑3’;所述的带有氨基的探针DNA与所述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摩尔比为:1:2000~1:25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7868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