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自动提取微流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91236.2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邱宪波;雷相阳;向飞;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核酸自动提取微流控装置,该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和驱动装置。实验前,通过注入孔,分别将样品、裂解液、磁珠等注入微流控芯片中的裂解腔,将清洗液注入三个洗涤腔,将洗脱液注入洗脱腔,然后,将微流控芯片放入芯片托盘,并形成紧密配合,通过步进电机带动芯片托盘的转动和槽型光耦的定位控制,利用上下磁铁对磁珠的吸附作用,使微流控芯片在小范围内往复转动,促使样品与裂解液之间、磁珠与清洗液、洗脱液之间发生反应,并且借助各个反应腔入口处的挡板,可以在各个腔之间进行磁珠与待提取核酸的转移,由此完成细胞裂解、核酸纯化及核酸洗脱等多个反应步骤,得到纯化的核酸模板,实现了核酸的自动提取。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自动 提取 微流控 装置 | ||
【主权项】:
核酸自动提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和驱动装置,通过微流控芯片与驱动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操作简单、自动化的核酸提取;其中,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芯片结构片(2)中包括注入孔(4)、注入通道(5)、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挡板(9)、转移通道(10);所述芯片上盖(1)和芯片下盖(3)设置在芯片结构片(2)的上下两端;芯片结构片(2)中设有注入通道(5)、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转移通道(10);所述芯片上盖(1)、芯片结构片(2)、芯片下盖(3)共同组成封闭结构;所述芯片结构片(2)中共有一个裂解腔(6)、三个洗涤腔(7)和一个洗脱腔(8);其中,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组成一个闭合的微流控芯片网络;所述裂解腔(6)、洗脱腔(8)设在该闭合微流控芯片网络的两端,三个洗涤腔(7)设在裂解腔(6)、洗脱腔(8)之间且各洗涤腔(7)相互连接;所述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之间通过转移通道(10)相连接;所述裂解腔(6)、洗涤腔(7)、洗脱腔(8)的各个腔的侧面均设有一个注入孔(4),注入孔(4)与各腔之间通过注入通道(5)相连接;所述各洗涤腔(7)的每个入口端设有挡板(9),用于样品转移过程中截留磁珠,使其停留在当前反应腔,防止磁珠流失;洗脱腔(8)所对应的注入孔(4)同时用于洗脱液的注入及纯化后核酸的移出;驱动装置包括芯片托盘(11)、定位槽(12)、磁铁架(13)、上磁铁(14)、下磁铁(15)、光耦架(16)、槽型光耦(17)、电机固定板(18)、步进电机(19)、支撑架(20)、底板(21);所述芯片托盘(11)的上方固定有上磁铁(14),上磁铁(14)吸附芯片结构片(2)内的磁珠用以完成样品的逐步转移,芯片托盘(11)的下方固定有下磁铁(15),下磁铁(15)吸附芯片结构片(2)内的磁珠,芯片托盘(11)带动芯片结构片(2)内的试剂往复运动,上磁铁(14)与下磁铁(15)均为永久磁铁,并与芯片结构片(2)中各个腔的中心在同一垂直方向;上磁铁(14)、下磁铁(15)均安装在磁铁架(13)上;所述芯片托盘(11)的边缘有距离不等的定位槽(12),定位槽(12)位于芯片托盘(11)边缘,各定位槽(12)与各个腔相对应;所述芯片托盘(11)与步进电机(19)紧密配合,通过步进电机(19)带动芯片托盘(11)和微流控芯片的转动;步进电机(19)安装在电机固定板(18)上;槽型光耦(17)安装在光耦架(16)上,且定位槽(12)与槽型光耦(17)相互配合,用以完成转盘转动过程中的定位控制;磁铁架(13)、光耦架(16)、电机固定板(18)均安装在支撑架(20)上,所述支撑架(20)的底部设有底板(2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9123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