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磁波波导和微纳米结构的自适应被动隐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2655.5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庆;尚文;姜逸越;宋成轶;陶鹏;邬剑波;邓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95 | 分类号: | G01S7/49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磁波波导和微纳米结构的自适应被动隐身方法,该方法通过电磁波耦合单元获取目标物体的背景所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传输单元将背景电磁波传输到目标物体的各个部位,再通过电磁波发射单元将传输到目标物体各个部位的电磁波均匀地散射出来,使物体与背景发射的电磁波相匹配,从而实现目标物体的自适应被动隐身。本发明可实现目标物体随环境变化迅速的被动隐身,且可实现在很宽范围波段的隐身,包括紫外‑可见‑红外光波段,甚至微波波段。由于使用背景电磁波被动隐身,因此避免了主动隐身技术中所存在的噪音干扰,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与环境发射的电磁波相近,应用范围广泛。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磁波 波导 纳米 结构 自适应 被动 隐身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电磁波波导和微纳米结构的自适应被动隐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物体的底部设置电磁波耦合单元,在目标物体的上表面设置电磁波发射单元,在目标物体的底部和上表面之间的其它部位设置电磁波传输单元;通过电磁波耦合单元采集目标物体的背景发射的电磁波,经由电磁波传输单元和电磁波发射单元将采集到的背景电磁波在目标物体的表面向外发射来实现隐身;所述目标物体的背景所发射的电磁波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背景辐射电磁波和在目标物体底部置有外加辐射源条件下的背景反射电磁波;所述的外加辐射源与自然环境具有相似的辐射光谱能量分布,包括紫外光源、可见光源、红外光源、微波波段的辐射源或兼容以上波段的宽谱辐射源;所述电磁波耦合单元是基于可透过电磁波的材料,通过微纳加工方法及涂层制备工艺制备而成的电磁波耦合涂层,表面形成电磁波减反射结构或有助于提高电磁波耦合效率的微结构,可高效地获取背景反射的电磁波;掺杂散射物质、荧光材料或量子点,以提高电磁波耦合的效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9265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