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3509.6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任一波;周文;张萍;顾永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9 | 分类号: | D06M15/19;C08G77/44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 | 代理人: | 胡红芳 |
地址: | 2015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作为核单体、有机硅氧烷类单体作为壳单体进行乳液聚合,生成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核壳结构乳液,用作涤纶织物增深剂,利用有机硅连段的柔韧性、成膜性,聚丙烯酸酯质硬、难熔,形成硬核软壳的乳液粒子,在所处理的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的薄膜,并结合二者的低折射率,使得织物对入射光的吸收量大大增加,反射光减少,达到增强织物色深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过程易操作控制、环保无污染等特点。经此增深剂乳液处理的涤纶织物增深率超过20%,并且色差小、手感柔滑以及对织物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影响小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涤纶 织物 结构 乳液 增深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反应器中加入阳离子乳化剂,再加入占总乳化剂用量为25~50%的非离子乳化剂和去离子水,加热并搅拌,控制温度为40~50℃,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丙烯酸酯类单体缓慢加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2)降低搅拌速度至200~250转/分钟,调节反应温度至70~80℃,将预先配制好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05~0.2%的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的水溶液逐滴加到上述反应器中,控制滴加时间为2~2.5小时,全部滴加完全后,得到带蓝光的透明液,降温至60~70℃,加入预先配制好的浓度为1moL/L碱性催化剂水溶液,调节pH至9~12,得到聚丙烯酸酯核乳液;上述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3)在另一反应器中,加入总乳化剂中余量的非离子乳化剂和水,加热并搅拌,控制温度为40~50℃,待其完全溶解后,将有机硅氧烷类单体和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缓慢加入该反应器中,持续搅拌,搅拌速度800~10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得到预乳化液;所述总乳化剂包括步骤1)的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以及步骤3)中余量的非离子乳化剂;其中,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有机硅氧烷类单体 10~20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 1~54)按照步骤1)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步骤3)的有机硅氧烷类单体的重量比为1:1~1:3,根据常规亲水亲油平衡值法分别调配乳化剂的用量,将步骤3)得到的所述预乳化液逐滴滴加到步骤2)制备的所述聚丙烯酸酯核乳液中,控制滴加时间为2~3小时,保温反应1~2小时,升高5~10℃后,熟化0.5~1小时,得到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所述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为‑H、‑CH3中任意一种;R2为‑OCH3、‑OC2H5中任意一种;R3为有机基团中任意一种;m为1~100;n为1~500;该乳液增深剂是由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氧烷类单体、含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水溶性偶氮引发剂、碱性催化剂,在去离子水中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而成,形成的以较高熔点的聚丙烯酸酯颗粒为核,较低熔点的聚硅氧烷为壳的核壳结构乳液增深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科凯精细化工(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1350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