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试验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5191.2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7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金嗣淳;何建军;于魁龙;谢朝阳;刘西侠;杨月婷;李炯;宋海军;候得崇;别尔德别克·吾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7/013 | 分类号: | G01M17/013;G01M17/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试验台车,包括底架,底架的顶部固定有箱体,箱体顶部的前端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导轨,箱体顶部的后端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后导轨,箱体的左侧设有电力测功机,电力测功机的机座安装在底架上,电力测功机的转轴与测功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测功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减速器主动链轮,减速器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与减速器从动链轮传动相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结构尺寸车轮在各种土壤条件下的行驶阻力进行受力状态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的精度,由此可为车辆的车轮的优化设计提供各种必要的参数,以达到让车辆的车轮性能更优化的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试验台车。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地面 力学 试验台 试验 台车 | ||
【主权项】:
车辆地面力学土槽试验台用试验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车架(29),支撑车架(29)底部前侧的左端可转动地设有前左支撑轮(13),支撑车架(29)底部前侧的右端可转动地设有前右支撑轮(68),支撑车架(29)底部后侧的左端可转动地设有后左支撑轮(70),支撑车架(29)底部后侧的右端可转动地设有后右支撑轮(74),所述前左支撑轮(13)、前右支撑轮(68)、后左支撑轮(70)和后右支撑轮(74)的中心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后左支撑轮(70)和后右支撑轮(74)的圆周面的底端安放在后导轨(81)上,前左支撑轮(13)和前右支撑轮(68)的圆周面的底端安放在前导轨(4)上;所述支撑车架(29)上设有测试车轮驱动装置,测试车轮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车架(29)右端的电机(49),电机(49)的转轴与减速机(51)的动力输入轴传动相连,减速机(51)的机壳安装在所述支撑车架(29)上,减速机(51)的动力输出轴上套装有减速机主动链轮(52),减速机主动链轮(52)通过一级传动链(141)与一级双联链轮(20)的主动链轮传动相连,减速机主动链轮(52)、一级双联链轮(20)的圆周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所述测试车轮驱动装置还包括前固定杆(21)和后固定杆(150),前固定杆(21)和后固定杆(150)分别自下而上向左倾斜伸出,前固定杆(21)的底端固定在支撑车架(29)右侧顶端的前部,后固定杆(150)的底端固定在支撑车架(29)右侧顶端的后部,前固定杆(21)的轴线和后固定杆(150)的轴线分别位于左右竖直方向的平面上,前固定杆(21)的轴线和后固定杆(150)的轴线相互平行,前固定杆(21)的轴线和后固定杆(150)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同为70°或85°,前固定杆(21)的顶端利用第一铰接轴与第一上连接板(19)的右前端铰接相连,第一铰接轴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后固定杆(150)的顶端与第一上连接板(19)的右后端铰接相连,前固定杆(21)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接板(22)的右前端铰接相连,后固定杆(150)的底端与第一下连接板(22)的右后端铰接相连,第一下连接板(22)的板面与所述第一上连接板(19)的板面相互平行,第一下连接板(22)的板面和第一上连接板(1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或50°;所述第一上连接板(19)的左前端利用第二上铰接轴(113)与第二上连接板(25)的右前端和前铰接杆(24)的顶端铰接相连,第二上铰接轴(113)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上连接板(19)的左后端利用第二上铰接轴(113)与第二上连接板(25)的右后端和后铰接杆(149)的顶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一下连接板(22)的左前端利用第二下铰接轴(148)与第二下连接板(23)的右前端和前铰接杆(24)的底端铰接相连,第二下铰接轴(148)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下连接板(22)的左后端利用第二下铰接轴(148)与第二下连接板(23)的右后端和后铰接杆(149)的底端铰接相连;所述前固定杆(21)与所述前铰接杆(24)相互平行,所述后固定杆(150)与所述后铰接杆(149)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上连接板(25)的板面与第二下连接板(23)的板面相互平行,第二上连接板(25)的板面和第二下连接板(23)的板面位于水平面附近;所述第二上连接板(25)的左前端利用第三上铰接轴(146)与随动车架(30)铰接相连,第三上铰接轴(146)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下连接板(23)的左前端与随动车架(30)铰接相连,随动车架(30)的顶端安装有电子称和托盘(31),托盘(31)上装有多个配重块(32),托盘(31)的中部与导向杆(33)的底端固定相连,导向杆(33)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杆(33)的中部采用间隙配合穿过导向套(307),导向套(307)固定在所述随动车架(30)顶端的中部;所述一级双联链轮(20)套装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前端,所述第二上铰接轴(113)的前端套装有二级双联链轮(17),所述第三上铰接轴(146)的前端套装有三级双联链轮(15),所述一级双联链轮(20)的从动链轮通过二级传动链(140)与二级双联链轮(17)的主动链轮传动相连,二级双联链轮(17)的从动链轮通过三级传动链(139)与三级双联链轮(15)的主动链轮传动相连,三级双联链轮(15)的从动链轮通过四级传动链(138)与主轴链轮(38)传动相连,主轴链轮(38)套装在前花键轴(34)上,前花键轴(34)沿前后水平方向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随动车架(30)前端的下部,随动车架(30)后端的下部沿前后水平方向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花键轴(75),后花键轴(75)的轴线与所述前花键轴(34)的轴线相互重合;后花键轴(75)和前花键轴(34)分别可沿轴向滑动,后花键轴(75)和前花键轴(34)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23)的高度位置,前花键轴(34)的里端与后花键轴(75)的里端之间设有测试车轮(27),前花键轴(34)与测试车轮(27)传动相连,所述后花键轴(75)与测试车轮(27)传动相连;所述随动车架(30)的下部设有拉压传感器传力装置,拉压传感器传力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环绕所述测试车轮(27)设置的横推梁(300),横推梁(300)的左端与随动车架(30)的下部固定相连,横推梁(300)自所述第二下连接板(23)的下方沿水平方向向右延伸,横推梁(300)的右端设有连接架,连接架包括二个连接板(55),二个连接板(55)的板面分别位于竖直方向并相互平行,二个连接板(55)一前一后沿左右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二个连接板(55)的左端与所述横推梁(300)右端的中部固定相连,二个连接板的右端通过左推拉板(301)相连,左推拉板(301)的板面位于前后竖直方向,左推拉板(301)沿前后方向的中部与拉压传感器(56)的一个测量端头固定相连,左推拉板(301)沿前后方向的前端与前导向杆(57)的左端固定相连,左推拉板(301)沿前后方向的后端与后导向杆(58)的左端固定相连,所述拉压传感器(56)的右侧设有右推拉板(302),右推拉板(302)的板面位于前后竖直方向,右推拉板(302)沿前后方向的中部与所述拉压传感器(56)的另一个测量端头固定相连,所述前导向杆(57)的右端采用间隙配合穿过右推拉板(302)的前端,前导向杆(57)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旋装有螺母,所述后导向杆(58)的右端采用间隙配合穿过右推拉板(302)的后端,后导向杆(58)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旋装有螺母;所述右推拉板(302)的右侧设有导向轮支架(59),导向轮支架(59)的左端与右推拉板(302)固定相连,导向轮支架(59)的右端设有导向轮安装板,导向轮安装板的板面位于前后竖直方向,导向轮安装板的右端面上一前一后并列设有二个耳板,二个耳板的板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二个耳板的中部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导向轮安装轴,导向轮安装轴的中部套装有大导向轮(60),大导向轮(60)位于二个耳板之间,导向轮安装轴的前端套装有前导向轮(61);前导向轮(61)位于前面的耳板的前端,导向轮安装轴的后端套装有后导向轮(62);后导向轮(62)位于后面的耳板的后端;所述大导向轮(60)的圆周面的右端与导向滑板(66)朝左的端面相贴,导向滑板(66)朝左的端面位于前后竖直方向,所述前导向轮(61)和所述后导向轮(62)分别安放在一个导向槽(65)内,二个导向槽(65)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前导向轮(61)的圆周面的左端和所述后导向轮(62)的圆周面的左端分别与对应的导向槽(65)的内壁相贴,二个导向槽(65)分别固定在所述导向滑板(66)上,导向滑板(66)上下可动地安放在位于立架(63)左端的竖直滑道上,导向滑板(66)上部的右端固定有升降螺母,升降螺母旋装在升降螺杆(64)上,升降螺杆(64)的底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立架(63)安装相连,升降螺杆(64)的顶端沿升降螺杆(64)的径向设有转动手柄,所述立架(63)位于所述前固定杆(21)和所述后固定杆(150)之间,立架(63)的底端与所述支撑车架(29)固定相连;所述支撑车架(29)前端的中部安装有前链夹板总成(26),支撑车架(29)后端的中部安装有后链夹板总成(72),后链夹板总成(72)利用上、下夹板夹装在后驱动链条(76)的上部,前链夹板总成(26)利用上、下夹板夹装在前驱动链条(9)的上部;所述支撑车架(29)前端的左侧安装有前左导向轮总成(12),支撑车架(29)前端的右侧安装有前右导向轮总成(67),前左导向轮总成(12)的前左导向轮的圆周面和前右导向轮总成(67)的前右导向轮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前左导向轮的圆周面的后端和前右导向轮的圆周面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前导轨(4)相贴;所述支撑车架(29)后端的左侧安装有后左导向轮总成(71),支撑车架(29)后端的右侧安装有后右导向轮总成(73),后左导向轮总成(71)的后左导向轮的圆周面和后右导向轮总成(73)的后右导向轮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后左导向轮的圆周面的前端和后右导向轮的圆周面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后导轨(81)相贴;所述第一上连接板(19)的前端面的中部设有二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8)总成,二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8)的张紧轮与所述二级传动链(140)相配合;所述第二上连接板(25)的前端面的中部设有三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6),三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6)的张紧轮与所述三级传动链(139)相配合,所述随动车架(30)的前部设有有四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4),四级传动链张紧装置(14)的张紧轮与所述四级传动链(138)相配合;所述随动车架(30)包括沿前后竖直方向设置的门型框架(305),所述门型框架(305)的后部立杆的上部与踏板台架(28)的顶部固定相连,踏板台架(28)沿竖直方向设置,踏板台架(28)的底端设有踏板,踏板台架(28)的踏板位于箱体(2)后侧壁上部的外侧;所述前链夹板总成(26)包括板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的安装板(376),安装板(376)的前方设有拉板(377),拉板(377)的板面位于水平方向,拉板(377)的后端侧边与安装板(376)朝前板面的中部焊接相连,拉板(377)的前端侧边与吊板(378)的顶端侧边相连为一体,吊板(378)的板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吊板(378)的底端侧边与上夹板(379)的中部焊接相连,上夹板(379)的板面位于水平方向,上夹板(379)的下方设有下夹板(380),下夹板(380)与上夹板(379)通过多个螺栓(101)相连,所述后链夹板总成(72)与所述前链夹板总成(26)的结构相同;所述前左导向轮总成(12)包括板面位于左右竖直方向的固定板(390),固定板(390)的前方设有立轴定位框架(103),立轴定位框架(103)的后端与固定板(390)焊接相连,立轴定位框架(103)的前端固定有导轮轴安装套筒(391),导轮轴安装套筒(391)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导轮轴安装套筒(391)内插装有导轮轴(106),导轮轴(106)向上伸出导轮轴安装套筒(391)部分的外侧壁上旋装有紧固螺母(104)和防松螺母(105),导轮轴(106)向下伸出导轮轴安装套筒(391)部分的外侧壁上通过二个轴承(110、111)安装有前左导向轮(107),导轮轴(106)的底端采用二个螺栓(108、113)固定有轴端挡圈(112),轴端挡圈(112)用于对所述二个轴承(110、111)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前左导向轮总成(12)与所述前右导向轮总成(67)、后左导向轮总成(71)和后右导向轮总成(73)的结构相同;所述导向套(307)通过底板固定在门型框架(305)的顶部横杆的中部,门型框架(305)的前立杆的底部固定有前立杆轴承座,门型框架(305)的后立杆的底部固定有后立杆轴承座,后立杆轴承座的中心孔的轴线和前立杆轴承座的中心孔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并相互重合,前立杆轴承座内并列设有二个滚珠轴承,二个滚珠轴承套装在前内花键支撑套(87)上,所述前花键轴(34)通过花键连接插装在前内花键支撑套(87)内,前花键轴(34)上位于前内花键支撑套(87)的前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前外内花键套筒(37),所述主轴链轮(38)采用花键连接套装前花键轴(34)上位于前外内花键套筒(37)的前端,所述前花键轴(34)上位于主轴链轮(38)的前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前外轴端固定夹具(39),所述前花键轴(34)上位于所述前内花键支撑套(87)的后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后外内花键套筒(143),前花键轴(34)上位于前内内花键套筒(143)的后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前内轴端固定夹具(35);所述后立杆轴承座并列设有二个滚珠轴承,二个滚珠轴承套装在后内花键支撑套(88)上,所述后花键轴(75)通过花键连接插装在后内花键支撑套(88)内,后花键轴(75)上位于后内花键支撑套(88)的后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后外内花键套筒(85),后花键轴(75)上位于后外内花键套筒(85)的后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后外轴端固定夹具(79),后花键轴(75)上位于后内花键支撑套(88)的前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后内内花键套筒(86),后花键轴(75)上位于后内内花键套筒(86)的前端采用花键连接套装有后内轴端固定夹具(80),所述测试车轮(27)的轮毂与测试车轮(27)的车轮轴相连为一体,测试车轮(27)的车轮轴的前、后二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盘,所述后花键轴(75)的里端和前花键轴(34)的里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的法兰盘,后花键轴(75)的里端与测试车轮(27)的车轮轴的后端通过法兰盘彼此相连,前花键轴(34)的里端与测试车轮(27)的车轮轴的前端通过法兰盘彼此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1519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货舱强度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航天电连接器分离测试专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