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24658.X 申请日: 2015-07-17
公开(公告)号: CN105019770B 公开(公告)日: 2018-06-15
发明(设计)人: 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安智星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5G1/00 分类号: E05G1/00;E05G1/10;E05B47/00;G07C9/00
代理公司: 成都新驱科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1 代理人: 成实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包括控制中心,安全箱主体,设置在安全箱主体上的电磁锁、烟雾报警器、声音报警器、脱落把手以及高压电击器,和设置在安全性主体内部的主控制板与子控制板;在主控制板与子控制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主控制板通过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连接有7.4V充放电管理结构,子控制板通过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连接有12V充放电管理结构。本发明提供了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使得安全箱具备更多的防护手短与更精准的定位锁定能力,同时其开启通过远程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犯罪分子开箱难度,更好的保障了其使用的安全性。 1
搜索关键词: 安全箱 电源转换 远程跟踪 主控制板 子控制板 控制式 充放电管理 结构连接 高压电击器 声音报警器 烟雾报警器 定位锁定 控制中心 远程控制 主体内部 电磁锁 开箱 把手 防护
【主权项】:
1.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安全箱主体,设置在安全箱主体上的电磁锁、烟雾报警器、声音报警器、脱落把手以及高压电击器,和设置在安全箱主体内部的通过UART总线相连接的主控制板与子控制板;在主控制板与子控制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主控制板通过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连接有7.4V充放电管理结构,子控制板通过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连接有12V充放电管理结构;所述主控制板包括主控单片机,分别通过UART总线与该主控单片机相连接的NFC电路、GPS/BD电路、3G/GPRS电路、指纹检测电路以及RF遥控电路,通过SPI总线与主控单片机相连接的SD存储电路与OLED屏电路,以及通过IIC总线与主控单片机相连接的陀螺仪电路;所述子控制板包括子控单片机,以及与该子控单片机相连接的SD存储电路、NFC电路、陀螺仪电路、GPS/BD电路、3G/GPRS电路和指纹检测电路;所述子控单片机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与电磁锁、烟雾报警器、声音报警器、脱落把手以及高压电击器相连接;主控制板与子控单片机通过UART总线相连接;DC‑DC/LDO电源转换结构中设置有DC‑DC/LDO电源转换电路,12V充放电管理结构中设置有12V充放电管理电路,在12V充放电管理电路上还连接有开关箱检测电路;3G/GPRS电路又由3G电路与GPRS电路组成;所述12V充放电管理电路由充放电管理芯片U1,连接器P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6后接地的电阻R8,与电阻R8并联的电阻R9,一端与MOS管Q3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7后接地的电阻R10,与电阻R17并联的电容C13,串接在MOS管Q3的漏极与栅极之间的电容C7,串接在MOS管Q3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容C4,与电容C4并联的电阻R11,其中一个P极与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另一个P极与子控单片机的VBAT管脚相连接、两个N极均经电阻R28后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VCC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组D2,一端与MOS管Q3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CDR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5,一端与MOS管Q3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CMSR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6,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17后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VCC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CAN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5,串接在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CP管脚与CAN管脚之间的电容C5,N极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两个SW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容C2后与电阻R5和电阻R1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与电容C2并联的极性电容C1,正极与MOS管Q4的源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3,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W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后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的电感L1,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W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7后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BTST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4,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REG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9,一端接地、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RP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6,串接在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RP管脚与SRN管脚之间的电容C18,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RN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23,一端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极性电容C9,分别与极性电容C9并联的极性电容C10和电容C11,一端与MOS管Q4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7,一端与MOS管Q4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BATDR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2,一端与MOS管Q4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24、R29后接地的电阻R22,与电阻R24并联的电容C15,一端与连接器P1的NT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0,一端与连接器P1的NT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2,一端与连接器P1的NT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T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1,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TT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1,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1的接地端相连接的电容C20,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VREF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一端接3.3V输入电压、另一端同时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TAT管脚和子控单片机的PB12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子控单片机的PB1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5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5的源极相连接的电阻R18,一端与MOS管Q5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作为输入端的电阻R6,串接在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ISET管脚与VREF管脚之间的电阻R19,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ISE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25,串接在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VRET管脚与ACSET管脚之间的电阻R20,以及一端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CSE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6组成;其中,MOS管Q3的源极和栅极分别与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相连接,MOS管Q2的漏极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ACP管脚相连接,电容C8与电容C17的连接点接地,电阻R5与电阻R12的连接点同时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两个PVCC管脚相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C1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SRP管脚与电感L1和电阻R21的连接点相连接,电阻R24和电阻R29的连接点与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CELL管脚相连接,连接器P1的VCC管脚与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连接器P1的GND管脚接地,充放电管理芯片U1的三个PGND管脚和一个AGND管脚均接地,MOS管Q5的漏极接3.3V的输入电压,MOS管Q3的漏极为输入端,MOS管Q4的源极与连接器P1的VSYS管脚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箱检测电路由电源管理芯片U2,一端作为输入端、另一端经电感L5后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的保险管F1,正极与保险管F1和电感L5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24,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VIN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22,与电容C22并联的电容C23,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2的VIN管脚与U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29,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1,N极同时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两个LX管脚相连接、P极接地的稳压二极管D3,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4后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2,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2的COMP管脚与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30,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FB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感L2后与电源管理芯片U2的LX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33,与电阻R33并联的电容C25,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2的FB管脚与GND管脚上的电阻R35,正极与电感L2和电阻R33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27,以及分别与电容C27并联的电容C26和电容C28组成;其中,电源管理芯片U2的GND管脚接地,电容C27的正极为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跟踪控制式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控制板连接的DC‑DC/LDO电源转换电路由降压芯片U3,电源管理芯片U4,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4的VIN管脚与EN管脚之间的电阻R36,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4的VIN管脚与U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4,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源管理芯片U4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7,N极同时与电源管理芯片U4的两个LX管脚相连接、P极接地的稳压二极管D5,串接在电源管理芯片U4的COMP管脚与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5,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3后与电源管理芯片U4的COMP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8,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7后与电源管理芯片U4的FB管脚相连接的电感L4,与电阻R37并联的电容C40,串接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