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重组钝齿棒杆菌一步发酵法生产L-鸟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9068.3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2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饶志明;王梅洲;徐美娟;张显;杨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如皋江大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77 | 分类号: | C12N15/77;C12N1/21;C12P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通过大肠杆菌和钝齿棒杆菌之间的穿梭质粒pXMJ19,将来源于Bacillus cereus的精氨酸酶成功在精氨酸高产菌株C.crenatum SDNN403中表达。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原始菌不具有精氨酸酶的活性,而重组工程菌的精氨酸酶酶活达到24.3U/mg。基于此工程菌株具有高产精氨酸和精氨酸酶的特性,研究了其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一步发酵法生产L-鸟氨酸。采用了发酵过程双阶段pH调控的策略,重组菌在第一阶段的在96h发酵过程中,共积累25.05g/L的L-精氨酸和9.86g/L的L-鸟氨酸。经过第二个阶段的发酵后,最终在108h内,共积累27.91g/L的L-鸟氨酸,而精氨酸的含量仅为0.95g/L。本发明方法生产L-鸟氨酸具有效率高,L-精氨酸和其他杂酸余量低,对于后期产物L-鸟氨酸的分离纯化更加容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重组 钝齿棒 杆菌 一步 发酵 生产 鸟氨酸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特征是以Bacillus cereus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精氨酸基因argI,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XMJ19上,构建重组表达型质粒pXMJ19‑arg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如皋江大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南大学;江南大学(如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如皋江大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906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