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器件背面开孔减薄装置及减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4165.X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0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梅博;魏志超;罗磊;于庆奎;张洪伟;唐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4B37/02 | 分类号: | B24B37/02;B24B37/005;B24B37/3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背面开孔减薄装置及减薄方法,包括:圆台固定夹具、升降载物台、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磨抛钻头、锁紧旋钮、传感器、传动皮带、电动马达、程控单元、数据传输线、连杆外壳和连杆弹簧;圆台固定夹具具有直角卡槽;升降载物台能够进行四边上下调节、平台前后左右移动;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可上下伸缩移动,底端安装磨抛钻头和顶端安装传感器;锁紧旋钮将磨抛钻头锁紧;传感器,测量磨抛钻头与芯片接触时的接触点高度信息;传动皮带的一端连接电动马达和另一端连接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程控单元接收传感器反馈的接触点高度信息;连杆外壳位于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的外端,连杆外壳上端内壁通过连杆弹簧与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的上端相连。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器件 背面 开孔减薄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器件背面开孔减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固定夹具(1)、升降载物台(2)、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磨抛钻头(4)、锁紧旋钮(5)、传感器(6)、传动皮带(7)、电动马达(8)、程控单元(9)、数据传输线(10)、连杆外壳(15)和连杆弹簧(16);圆台固定夹具(1)具有直角卡槽,将芯片倒置放置在直角卡槽上,并通过可溶解粘合剂将芯片进行固定,圆台固定夹具(1)固定于升降载物台(2)的中间位置;升降载物台(2)能够进行四边上下调节、平台前后左右移动,实现载物台上器件的水平放置和精确步进移动;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可上下伸缩移动,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的底端安装磨抛钻头(4)和顶端安装传感器(6);锁紧旋钮(5)将磨抛钻头(4)锁紧到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的一端;传感器(6),测量磨抛钻头(4)与芯片接触时的接触点高度信息,并将其通过数据传输线传递给程控单元(9);传动皮带(7)的一端连接电动马达(8)和另一端连接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进而带动磨抛钻头(4)实现钻头的旋转磨抛功能;程控单元(9)接收传感器(6)反馈的接触点高度信息,判断接触点是否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控制调节升降载物台(2)进行芯片高度调节;连杆外壳(15)位于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的外端,连杆外壳(15)上端内壁通过连杆弹簧(16)与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的上端相连,用于保证纵向可伸缩旋转连杆(3)和磨抛钻头(4)接触到芯片后保持一定的弹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4416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