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氧化石墨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3165.2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8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韦春;吕建;刘庆;刘华山;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5/14 | 分类号: | C08L75/14;C08K7/24;C08K3/04;C08G18/76;C08G18/68;C08G63/676;C08G6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氧化石墨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使用含有醚基结构的耐热单体4,4'‑二苯醚二甲酸和双酚A二异氰酸酯,使树脂分子链具有更好的耐热性、成型加工性及生产工艺的可控性。同时,采用介孔材料及氧化石墨材料,通过球磨剥离、偶联处理形成介孔‑氧化石墨烯杂化粉体,再经超声分散及原位聚合工艺,使杂化粉体有效分散到不饱和聚酯基体树脂中,增进不饱和聚酯与介孔‑氧化石墨杂化粉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和结合强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可控,粉体用量少,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绝缘性,成型固化工艺性好,固化制品热强度高,尺寸精度及性能稳定性好,可用作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石墨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介孔‑氧化石墨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按照以下摩尔比称取原料单体,4,4'‑二苯醚二甲酸:反丁烯二酸:乙二醇:丁二醇:双酚A二异氰酸酯扩链剂= 1:3:3:1:0.1~1;同时,介孔‑氧化石墨烯杂化粉体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1~5%,催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1.5%,稳定剂用量为单体总重量的0.1~1%;(2)将乙二醇、介孔粉体、氧化石墨粉体和KH570硅烷偶联剂按重量比20:1:1:0.2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2~4小时,得到粉体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粉体粒径小于1.5微米;再将混合溶液加热至120℃搅拌3小时,然后冷却、过滤、干燥、研磨制得介孔‑氧化石墨烯杂化粉体;(3)将乙二醇、丁二醇和步骤(2)制得的介孔‑氧化石墨烯杂化粉体按照步骤(1)的配方量加入到反应器中,超声分散1小时后再加入步骤(1)配方量的4,4'‑二苯醚二甲酸、反丁烯二酸和催化剂,开动搅拌并加热升温,使物料在180~230℃下聚合反应;待反应物料酸值小于55mgKOH/g后,开启真空系统,使物料在真空下继续进行反应,当反应物料酸值小于25mgKOH/g后,关闭真空系统,加入步骤(1)配方量的双酚A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稳定剂,在180~200℃下反应30分钟后出料,经冷却、粉碎包装,即制得介孔‑氧化石墨烯/不饱和聚酯树脂;所述介孔粉体为SBA‑15和MCM‑41中的一种,主要指标:孔径为2~50nm,比表面积为500~800m2/g;所述氧化石墨粉体主要指标:厚度为1~10原子层、横向尺寸为1~5微米,氧含量为20~30%,层间距离为0.74nm,平均表面积为5~10m2/g;所述催化剂为氧化锑和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所述稳定剂为磷酸三苯酯和间苯二酚中的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731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监测器
- 下一篇:双电机多模复合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