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1082.4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9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常志勇;孙友宏;刘伟;陈东辉;刘宝昌;郭威;高科;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3 | 分类号: | 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属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筒体、垫圈和筒盖经前后两个金属搭扣连接;筒体的圆环形间隙和圆柱形间隙中分别设置48和5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分别由二导管连接,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体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盖的空隙中设置9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由另二导管连接,另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盖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体和筒盖中首个气缸的上下进气口均呈封闭状态;筒体和筒盖中气缸以外的间隙按占空间比41填充枝杈体和减振液;筒体和筒盖中均设有减振液补充口;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能有效阻隔、降低振动,使仪器的安全性和检测准确率大幅提高,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蛾 幼虫 身体 结构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盖(A)、垫圈(B)、金属搭扣(C)、筒体(D),其中垫圈(B)置于筒体(D)和筒盖(A)之间,筒体(D)和筒盖(A)经前后两个金属搭扣(C)连接;所述的筒体(D)由枝杈体(E)、气缸(F)、内筒(2)、气阀Ⅰ(3)、气阀Ⅱ(4)、减振液补充口Ⅰ(5)、下腔导管Ⅰ(6)、上腔导管Ⅰ(7)、外筒(8)、减振液(9)、弹性条形加强筋(11)组成,其中内筒(2)中的空腔为仪器放置室(1);外筒(8)的右下壁自下而上设置减振液补充口Ⅰ(5)、固接气阀Ⅱ(4)和气阀Ⅰ(3);外筒(8)和内筒(2)之间形成圆环形间隙;圆环形间隙中设置48个气缸(F),均分为八组,八组气缸(F)自上而下分八层均布于圆环形间隙的竖直方向上,相邻两组的间距为45mm;每组的6个气缸(F)均布于每层圆环中,其中每个气缸(F)的上端座(26)固接于外筒(8)的内壁,每个气缸(F)的下端座(31)固接于内筒(2)的外壁,其中第一层的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和进气口Ⅱ(32)呈封闭状态,其余相邻两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和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连接,相邻两个气缸(F)的进气口Ⅱ(32)和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连接,且第一层至第七层中每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与下一层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Ⅰ(35)连接,第一层至第七层中每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与下一层第一个气缸(F)的进气口Ⅱ(32)连接;外筒(8)和内筒(2)的底面之间形成圆柱形间隙,圆柱形间隙中设置5个气缸(F),其中每个气缸(F)的上端座(26)固接于内筒(2)的底面外壁,每个气缸(F)的下端座(31)固接于外筒(8)的底面内壁;5个气缸(F)呈十字形排列,其中1个位于圆柱形间隙的中心,其与其它4个的中心距均为40mm;十字形排列即横排3个、横排前1个、横排后1个;气缸(F)按横排前、横排从右至左、横排后的顺序,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和进气口Ⅰ(35)经上腔导管Ⅰ(7)连接,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和进气口Ⅱ(32)经下腔导管Ⅰ(6)连接;横排前气缸(F)的进气口Ⅰ(35)经上腔导管Ⅰ(7)与圆环形间隙中第八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连接;横排前气缸(F)的进气口Ⅱ(32)经下腔导管Ⅰ(6)与圆环形间隙中第八层的第六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连接;横排后气缸(F)的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Ⅰ(7)与气阀Ⅰ(3)连接;横排后气缸(F)的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Ⅰ(6)与气阀Ⅱ(4)连接;弹性条形加强筋(11)固接于外筒(8)内壁,且分布于相邻二气缸(F)正中、外筒(8)的圆柱母线上;所述的筒盖(A)由枝杈体(E)、气缸(F)、减振液(9)、上腔导管Ⅱ(12)、顶板(13)、气阀Ⅲ(14)、气阀Ⅳ(15)、减振液补充口Ⅱ(16)、底板(17)、下腔导管Ⅱ(18)、筒壁(19)组成,其中筒壁(19)的右下侧自下而上设置减振液补充口Ⅱ(16)、固接气阀Ⅳ(15)和气阀Ⅲ(14);顶板(13)、底板(17)和筒壁(19)形成圆柱形间隙,圆柱形间隙中设置9个气缸(F),其中每个气缸(F)的上端座(26)固接于顶板(13)的内壁,每个气缸(F)的下端座(31)固接于底板(17)的内壁;9个气缸(F)呈十字形排列,其中1个位于圆柱形间隙的中心,其与第一圈4个的中心距均为40mm,其与第二圈4个的中心距均为80mm;十字形排列即横排5个、横排前2个、横排后2个;气缸(F)按横排前、横排从左至右、横排后的顺序,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Ⅰ(28)和进气口Ⅰ(35)经上腔导管Ⅱ(12)连接,相邻两个气缸(F)的出气口Ⅱ(30)和进气口Ⅱ(32)经下腔导管Ⅱ(18)连接;横排前与圆柱形间隙中心的中心距为80mm的气缸(F)的进气口Ⅰ(35)和进气口Ⅱ(32)呈封闭状态;横排后与圆柱形间隙中心的中心距为80mm的气缸(F)的出气口Ⅰ(28)经上腔导管Ⅱ(12)与气阀Ⅲ(14)连接;横排后与圆柱形间隙中心的中心距为80mm的气缸(F)的出气口Ⅱ(30)经下腔导管Ⅱ(18)与气阀Ⅳ(15)连接;十字形排列的气缸(F)在筒盖(A)的顶板(13)和底板(17)所形成的4对扇面各自的的正中位置,分别设有连通顶板(13)和底板(17)的通气孔Ⅰ(20)、通气孔Ⅱ(21)、通气孔Ⅲ(22)和通气孔Ⅳ(23),通气孔Ⅰ(20)、通气孔Ⅱ(21)、通气孔Ⅲ(22)和通气孔Ⅳ(23)的直径均为40mm;筒体(D)的圆环形间隙中的48个气缸(F)以外的空间、筒体(D)的圆柱形间隙中的5个气缸(F)以外的空间、筒盖(A)的圆柱形间隙中的9个气缸(F)以外的空间填充枝杈体(E)和减振液(9),且枝杈体(E)和减振液(9)所占空间比为4: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3108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屏虚拟可视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程机械发动机安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