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无纵梁电动汽车抗追尾及前撞的缓冲吸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2373.5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柳正清;蔡桂元;李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亿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新能源无纵梁电动汽车抗追尾及前撞的缓冲吸能装置是在保有新能源无纵梁电动车优势的前提下,引入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新组件,减轻甚至基本消除发生前撞或追尾车祸瞬间,所导致的对司乘人员的二种伤害,即冲击力对人的一次伤害和因加速度引起的二次伤害,同时也减轻对车辆结构,特别是对电池组件的破坏。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在已有的自主研发专利基础上,开发出适用于无纵梁电动汽车抗追尾与前撞的缓冲吸能装置,它由前、后安全梁、由一端有扩口,一端为碳纤维方形板的传导方管以及后轮轮胎组合而成,有效解决了后安全梁溃缩吸能的着力点、抗前撞安全梁着力点固定问题、吸能器选材三个技术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无纵梁 电动汽车 追尾 缓冲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新能源无纵梁电动汽车抗追尾及前撞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抗前撞安全梁(1)、抗追尾安全梁(2)、一端带空心扩口面一端带正方形平板面的传导方管(3)、汽车后轮胎(4)组合而成;前安全梁(1)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罩壳(1‑1)、2~2.5㎜碳纤维复合材料底梁(1‑2)、蜂窝铝吸能器(1‑3)组装而成;后安全梁(2)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罩壳(2-1)、3.5~4.5㎜碳纤维复合材料底梁(2‑2)、蜂窝铝吸能器(2‑3)组装而成;两根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导方管(3)的带空心扩口面(3‑2),用螺栓紧固连接在后安全梁的底梁(2‑2)上;追尾发生瞬间,汽车后轮胎(4)为后安全梁(2)的着力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亿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亿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3237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