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协同修复烃类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9252.X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6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郭书海;王卅;李凤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何薇 |
地址: | 11016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效协同修复烃类污染土壤的方法。本发明对于待修复烃类污染土壤反复采用微生物修复与电动修复交替组合的交替修复处理模式,进而修复过程保持在污染物匀速降解的高效快速修复状态使土壤得以修复。本发明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过程消耗土壤内可溶性有机碳(DOC),易利用碳源减少导致修复后期微生物修复效率下降;随后替换为电动修复,电动效应导致土壤内水溶性可迁移离子含量减少,导电能力逐渐降低。待电动修复效率开始减弱时,补加可利用性碳源和电解液,重复微生物与电动的交替处理过程,有效组合微生物和电动修复的高效处理阶段,达到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曲线为线性的持续快速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协同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协同修复烃类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待修复烃类污染土壤反复采用微生物修复与电动修复交替组合的修复处理模式,进而使修复过程中烃类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保持在高效匀速的状态;所述交替组合是首先进行微生物修复,再采用电动修复,修复转换节点为烃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曲线由线性的直线状态转变为非线性状态的时刻;每次当电动修复到修复转换节点时对土壤进行调控,进而使其满足随后采用的微生物修复所需条件;所述修复转换节点为每次电动修复阶段处理的烃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曲线由线性的直线状态转变为非线性状态,此时,土壤中DOC含量低于待修复土壤初始的50%‑60%、电流强度下降到初始处理电流强度的80%‑90%,向待修复土壤中加入营养碳源和电解质,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108‑109 CFU·g‑1,土壤湿度为20%‑25%、土壤pH为6.5‑8.0,培养温度为15‑30 ℃的土壤环境条件,转换进行下一次的微生物修复处理;其中,营养碳源添加量为使待修复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达到待修复土壤内原始含量的80%‑120%;电解质添加量为使待修复土壤内元素总体C:N:P的摩尔比达到100:5:1‑100:4:1,同时协调控制电动效应电流达到初始水平的100%‑1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6925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