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气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3947.6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柏宗春;吕晓兰;张美娜;陶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F15B15/12 | 分类号: | F15B15/12;F16D5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气动马达,包括主轴、第一端盖、马达叶片、中壳体、套筒、制动转盘、线圈套、轴承座、平键、弹性挡圈、轴承盖、磁流变液、电磁线圈、第二端盖、马达进气口、马达排气口,可分为气动马达和磁流变液制动器两大部分。气动马达部分的作用是实现主轴的旋转运动,当电磁线圈不通电时,磁流变液保持其流动性,不影响主轴的回转运动;当电磁线圈通电后,在空间产生磁场,磁流变液体发生磁流变效应,磁流变液制动器发挥制动作用,实现气动马达的制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提高了气动马达的高精度定位,使其具有急停、锁死功能,扩展气动马达的实际应用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流变 制动器 气动 马达 | ||
【主权项】:
一种内置磁流变液制动器的气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第一端盖(2)、第一轴承(3)、马达叶片(5)、中壳体(7)、第二轴承(9)、套筒(10)、第一油封(11)、第一油封定位块(12)、制动转盘(13)、线圈套(14)、轴承座(16)、第二油封定位块(18)、第二油封(19)、第三轴承(20)、平键(21)、弹性挡圈(22)、轴承盖(23)、磁流变液(24)、电磁线圈(25)、第二端盖(26)、马达进气口(28)、马达排气口(29);所述马达叶片(5)设置在主轴(1)的轴向凹槽内,中壳体(7)一端与第一端盖(2)相互扣合连接在一起,马达叶片(5)分别与第一端盖(2)的内表面、中壳体(7)的内表面相配合形成马达叶片(5)的转动腔,马达进气口(28)和马达进气口(29)均设置在中壳体(7)上,分别与马达叶片(5)的转动腔相连,中壳体(7)另一端与第二端盖(26)相互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放置制动转盘(13)和磁流变液(24)的制动腔,气动马达转动腔与制动腔共用主轴(1),制动转盘(13)位于制动腔中心,主轴(1)上嵌有平键(21)连接制动转盘(13),限制制动转盘(13)与主轴(1)的周向转动,主轴(1)在制动转盘(13)两端面,靠近转动腔的端面设有轴肩,远离转动腔的端面开有挡圈槽,弹性挡圈设置在所述挡圈槽中,通过轴肩和弹性挡圈限制制动转盘(13)的轴向移动,使制动转盘(13)固定在主轴(1)上;马达叶片(5)两端的主轴(1)上分别设有轴肩,靠近制动腔的轴肩上设有第二轴承(9),另一侧的轴肩上设有第一轴承(3),主轴(1)与第一端盖(2)通过第一轴承(3)连接;所述制动转盘(13)靠近转动腔的一侧的主轴(1)上设有套筒(10),第二端盖(26)外端端面设有轴承座(16),轴承座(16)的外端端面中心设有轴承盖(23),主轴(1)穿过轴承座(16)中心;制动腔中充满磁流变液(24),第一油封(11)设置在主轴(1)与套筒(10)之间,通过第一油封定位块(12)限位,第二油封(19)设置在主轴(1)与轴承座(16)之间,通过第二油封定位块(18)限位,防止磁流变液(24)在轴向的泄露;第三轴承(20)设置于主轴(1)和轴承座(16)之间,第三轴承(20)与轴承座(16)的最小内圆面紧配合,通过主轴(1)的轴肩和轴承盖(23)限制第三轴承(20)的轴向移动,线圈套(14)内缠绕电磁线圈(25),并置于中壳体(7)与第二端盖(26)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94394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卸导向套的液压油缸
- 下一篇:一种风机叶片智能清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