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射双波长合成孔径全息术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29979.9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43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姜宏振;郑芳兰;刘勇;刘旭;李东;杨一;陈竹;任寰;张霖;周信达;郑垠波;原泉;石振东;巴荣声;李文洪;于德强;袁静;丁磊;马可;马玉荣;冯晓璇;陈波;杨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219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双波长合成孔径全息术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装置,属于光学检测技术领域中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的检测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测量表面疵病深度跃变范围达λ波长量级的反射双波长合成孔径全息术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第一分光棱镜、第一反射镜、第一显微物镜、针孔、第一透镜、第二反射镜、第二分光棱镜、第三反射镜、第二透镜、第三分光棱镜、第二显微物镜、衰减器、计算机、CCD相机、第三显微物镜和二维平移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高景深表面疵病且表面疵病横向尺寸较大的光学元件的表面疵病进行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波长 合成 孔径 全息 光学 元件 表面 检测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反射双波长合成孔径全息术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激光器(1)、第二激光器(2)、第一分光棱镜(3)、第一反射镜(4)、第一显微物镜(5)、针孔(6)、第一透镜(7)、第二反射镜(8)、第二分光棱镜(9)、第三反射镜(10)、第二透镜(11)、第三分光棱镜(12)、第二显微物镜(13)、衰减器(14)、计算机(15)、CCD相机(16)、第三显微物镜(18)和二维平移台(19);所述第一激光器(1)发出的细激光束入射至第一分光棱镜(3),所述第二激光器(2)发出的细激光束经第一反射镜(4)反射后入射至第一分光棱镜(3),两束细激光束入射至第一分光棱镜(3)后重合为一束粗激光束并射出第一分光棱镜(3),所述粗激光束依次经过第一显微物镜(5)、针孔(6)、第一透镜(7)后入射至第二分光棱镜(9)并经第二分光棱镜(9)分为反射粗激光束和透射粗激光束;所述反射粗激光束依次经过第二反射镜(8)、第三反射镜(10)、第二透镜(11)、第三分光棱镜(12)、第二显微物镜(13)后入射至待测样品(17)上,反射粗激光束经待测样品(17)反射后依次经过第二显微物镜(13)、第三分光棱镜(12)后入射至CCD相机(16);所述透射粗激光束依次经过衰减器(14)、第三显微物镜(18)、第三分光棱镜(12)后入射至CCD相机(16);所述待测样品(17)连接于二维平移台(19)上,所述CCD相机(16)与计算机(15)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112997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南瓜沙拉保健月饼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称结构的高透明度聚乙烯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