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50142.8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聚;刘明路;刘芷维;闫保全;雷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4 | 分类号: | E04G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自上而下开洞并形成筒状空间,在筒状空间底部地面钻设桩孔,将格构柱埋设于该桩孔内;将核心筒安装在格构柱顶部;从建筑物墙面上安装埋件;拆除建筑物的屋面;在每一个埋件与核心筒之间吊装横梁,横梁一端焊接在核心筒的外表面,另一端与建筑物墙面上的埋件焊接;将所有楼层的墙面均通过横梁及埋件而与核心筒连接。本加固方法特别适合高层古建筑的保护性拆除、重建施工,其具有施工方便、安全、支撑性能稳定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古建筑 保护性 重建 建筑结构 加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古建筑保护性重建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它包括格构柱、核心筒、横梁和埋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步骤1、在建筑物的中心区域自上而下将所有楼板、屋面开洞并形成一个纵向的筒状空间,该筒状空间的洞口直径比格构柱外形直径大200mm~500mm;步骤2、在筒状空间底部地面钻设桩孔,将格构柱下半段埋设于该桩孔内;步骤3、将核心筒安装在格构柱顶部;步骤4:从建筑物的顶层开始自上而下地在四周墙面上安装埋件并加固埋件所在的墙面窗洞;步骤5:拆除建筑物的屋面;步骤6:在每一个埋件与核心筒之间吊装横梁,横梁一端焊接在核心筒的外表面,另一端与建筑物墙面上的埋件焊接;步骤7:重复步骤6,直至将所有楼层的墙面均通过横梁及埋件而与核心筒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5014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