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天麻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1630.3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会;王丽;马聪吉;朱新焰;张智慧;戴超;杨野;方艳;王家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制作及其应用的技术,属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原料构成与配制(2)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制作与灭菌(3)蜜环菌人工菌棒的接菌与培养(4)蜜环菌人工菌棒的田间使用与天麻种植。本发明同传统天麻种植技术相比,通过采用农业废弃物制作用于种植天麻的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进行工厂化生产,可有效减少常规天麻种植需提前6~8个月进行培养菌床或菌棒的操作环节,缩短传统种植周期,有效提高天麻白头麻定植后的接菌率和成麻率,保证天麻前期生长营养供给,大幅提高天麻种植的产量,替代并大幅降低天然菌材的使用,从而减少种植天麻对天然树林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麻 共生 蜜环菌 人工 制作 及其 应用 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天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食用菌菌棒生产原理,以农业废弃物为主料,人工培养蜜环菌菌棒替代天麻无性繁殖中的部分菌材,包括如下步骤:(1)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原料构成与配制;(2)蜜环菌人工菌棒的制作与灭菌;(3)蜜环菌人工菌棒的接菌与培养;(4)蜜环菌人工菌棒的田间使用与天麻种植,利用步骤(3)培养好的蜜环菌人工菌棒替代部分天然菌材用来种植天麻,其具体步骤为: 1)选地选择常年平均温度为12~14 ℃,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海拔为1000~2500m,山体坡度5~30°,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的混交林地或灌木林地中,土壤pH 5.5~6.5,没有耕种过的生荒地;2)挖塘在12~2月进行整地做天麻种植塘,种植塘长70~80 cm,宽50~60 cm,深10~20 cm;种植塘底部顺坡向做成5~10°斜面,以利排水,培养塘间距为30 cm;3)备材选用栗木、野樱桃、旱冬瓜、桑树、苦桃树的树干、树枝做天然菌材,天然菌材的直径为4~8 cm;将天然菌材除去细枝,锯成长25 cm或50 cm木段,木段上砍6‑10个小鱼鳞口,同时将直径2~3 cm细树枝,切成7~8 cm小木段备用,树枝段两头切成“八字形”斜面;4)下材将培养塘坑底3~5 cm的土壤挖松,顺宽边按铺放天然菌材,再铺上步骤(3)培养好的蜜环菌人工菌棒,新鲜菌材和人工菌棒间距离3 cm,总计摆放7排,然后用新土将人工菌棒和新鲜菌材间空隙填实,以防杂菌污染; 5)定植选用10~50 g的白头麻做种麻,在人工菌棒旁定植种麻,种麻摆放时,垂直于人工菌棒摆放,摆放时茎芽朝上,脐眼靠近人工菌棒,种麻间距离10 cm,每排人工菌棒定植5个种麻,总计摆放16~20个种麻,并在两个种麻脐眼部放1根长7~8 cm、粗2~3 cm的细枝引菌,摆放好种麻后,用土填满空隙,并在上面覆土10~15 cm;6)盖塘割除天麻种植地蕨草、小灌木,并将其覆盖于菌床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7)天麻采挖定植当年的11月底~12月份进行天麻采挖,掏开种植塘表土,采挖箭麻,将白麻留在种植塘中,回填土壤,继续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9163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菜的高产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简易的花生品种耐光氧化特性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