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列车减震器万能型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7804.6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许影;陈学渊;张亨飏;牛治慧;张益瑞;林慧英;张兰;陈秋雨;朱丽叶;陈雷;张雪平;丁兆祥;庄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M7/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李泉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减震器万能型试验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目前的减震器试验台性能差、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减震器万能型试验台。该试验台主要包括安装平台、减震器万向支撑装配体、垂向作动器装配体、支承立柱、横向作动器装配体、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和纵向作动器装配体;在高速列车减震器万能型试验台中的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连接垂向作动器装配体、横向作动器装配体和纵向作动器装配体三个作动器,同时,试验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连接在一起。三个作动器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真实再现减震器的工作状态,同时,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递给检测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列车 减震器 万能 试验台 | ||
【主权项】:
一种高速列车减震器万能型试验台,其特征在于,该试验台包括安装平台(1)、减震器万向支撑装配体(2)、垂向作动器装配体(3)、支承立柱(4)、横向作动器装配体(5)、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6)与纵向作动器装配体(7);其中,所述支承立柱(4)为箱体结构;垂向作动器装配体(3)、横向作动器装配体(5)与纵向作动器装配体(7)三者具有相同结构;其中的横向作动器装配体(5)与纵向作动器装配体(7)固定于安装平台(1)上,垂向作动器装配体(3)固定于支承立柱(4)侧面,所述的支承立柱(4)的底面与安装平台(1)固定连接;垂向作动器装配体(3)、横向作动器装配体(5)与纵向作动器装配体(7)的一端均与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6)连接且安装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6)固定连接在减震器万向支撑装配体(2)上;减震器万向支撑装配体(2)上固定于安装平台(1)上;所述减震器万向支撑装配体(2)由万向支承装配体(8)和试验减震器(9)连接构成;所述万向支承装配体(8)包括万向支承座装配体(10)、万向支承活动座(11)、六分力传感器(12)、连接板(13)、角度调整板Ⅰ(14)、轴端盖Ⅰ(15)、角度调整板Ⅱ(16)、轴端盖Ⅱ(17)、角度调整压紧板Ⅰ(18)与角度调整压紧板Ⅱ(19);其中,角度调整板Ⅰ(14)与角度调整板Ⅱ(16)结构相同,轴端盖Ⅰ(15)与轴端盖Ⅱ(17)结构相同,角度调整压紧板Ⅰ(18)与角度调整压紧板Ⅱ(19)结构相同;所述万向支承活动座(11)和万向支承座装配体(10)转动连接;万向支承活动座(11)和六分力传感器(12)连接;六分力传感器(12)和连接板(13)连接;所述万向支承活动座(11)是两端加工有相同两段式阶梯轴;万向支承活动座(11)的正面和后面中心加工有圆形凸台,在凸台圆周上加工有两个通孔,用来将万向支承活动座(11)和六分力传感器(12)连接在一起,一端的阶梯轴上设置轴肩Ⅰ(26),轴肩Ⅰ(26)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轴Ⅰ(27)与角度调整板轴Ⅰ(25);另一端的阶梯轴上设置轴肩Ⅱ(30);轴肩Ⅱ(3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角度调整板轴Ⅱ(31)与轴Ⅱ(29),角度调整板轴Ⅰ(25)和角度调整板轴Ⅱ(31)均为矩形轴;万向支承活动座(11)的轴Ⅰ(27)与轴Ⅱ(29)分别安装在安装孔Ⅰ(23)与安装孔Ⅱ(24)内,角度调整板Ⅰ(14)套装在角度调整板轴Ⅰ(25)上,轴端盖Ⅰ(1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万向支承活动座(11)的右端面上,角度调整板Ⅰ(14)通过轴肩Ⅰ(26)与轴端盖Ⅰ(15)来定位;角度调整板Ⅱ(16)套装在角度调整板轴Ⅱ(31)上,轴端盖Ⅱ(17)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万向支承活动座(11)的左端面上,角度调整板Ⅱ(16)通过轴肩Ⅱ(30)与轴端盖Ⅱ(17)来定位;与角度调整压紧板Ⅰ18相连的螺栓穿过角度调整板Ⅱ(16)的圆弧形长条孔将其固定在万向支承座装配体(10)右端面上,与角度调整压紧板Ⅱ(19)相连的螺栓穿过角度调整板Ⅱ(16)的圆弧形长条孔将其固定在万向支承座装配体(10)左端面上,角度调整压紧板Ⅰ(18)与角度调整压紧板Ⅱ(19)处于对称位置,二者的刻度指针竖直向上;所述减震器变角度安装总成(6)包括摇臂框架(50)、安装座(51)、连杆球头接盘Ⅰ(52)、连杆球头Ⅰ(53)、球铰盖Ⅰ(54)、连杆球头接盘Ⅱ(55)、连杆球头Ⅱ(56)与球铰盖Ⅱ(57);其中,连杆球头Ⅰ(53)与连杆球头Ⅱ(56)结构相同,球铰盖Ⅰ(54)与球铰盖Ⅱ(57)结构相同;所述摇臂框架(50)上下两侧设有圆弧形通槽孔,通过摇臂框架(50)的弧形槽孔将安装座(51)和摇臂框架(50)连接在一起,安装座(51)可在弧形槽孔范围内转动;摇臂框架(50)的底部中心位置有一通孔,安装座(51)上方中央加工有通孔,螺栓通过安装座(51)上方中央通孔、摇臂框架(50)的底部中心位置通孔将安装座(51)和摇臂框架(50)连接在一起;摇臂框架(50)的左侧中心沿轴向方向有一用于连接纵向作动器装配体(7)的连杆(35)和摇臂框架(50)的圆形凸台;摇臂框架(50)的顶部另有一圆形凸台,凸台的上方有一半球形凹坑,连杆球头Ⅰ(53)的圆球部分与半球形凹坑紧密接触,并通过球铰盖Ⅰ(54)紧密压装在摇臂框架(50)的圆形凸台上,使连杆球头Ⅰ(53)在摇臂框架(50)的半球形凹坑内自由转动;安装座(51)的后侧加工有一圆形凸台,凸台上有一半球形凹坑,连杆球头Ⅱ(56)的圆球部分与半球形凹坑紧密接触,并通过球铰盖Ⅱ(57)紧密压装在安装座(51)的圆形凸台上,使连杆球头Ⅱ(56)在安装座(51)的半球形凹坑内自由转动;所述安装座(51)正面加工有对称布置的两矩形槽,矩形槽外框与试验减震器(9)的抗蛇行减震器连接在一起,抗蛇行减震器的圆球部分正好嵌入矩形槽内;连杆球头接盘Ⅰ(52)与连杆球头接盘Ⅱ(55)结构相同,连杆球头接盘Ⅰ(52)和连杆球头Ⅰ(53)的尾部固定连接,连杆球头接盘Ⅰ(52)的接盘与垂向作动器装配体(3)连接;连杆球头接盘Ⅱ(55)和连杆球头Ⅱ(56)的尾部固定连接,连杆球头接盘Ⅱ(55)的接盘与横向作动器装配体(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8780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