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替反挤压制备细晶镁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5749.3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梅瑞斌;包立;李飘飘;闫鹏飞;张欣;黄明丽;张朕;马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6 | 分类号: | C22F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交替反挤压制备细晶镁合金的方法,属于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方法1)切割得镁合金圆柱体棒;2)棒料加热处理;3)模具预热;4)交替反挤压将镁合金圆柱体棒,进行3~6道次的反挤压,制得镁合金变形件;每道次反挤压的操作顺序相同;每两道次反挤压之间,进行一次坯料回炉加热,将坯翻面进行下一道次反挤压;其中,首次反挤压,将镁合金圆柱体棒置于凹模底部,中心凸模下行后卸载,然后,空心凸模下行;5)最终道次锻造中心凸模和空心凸模同时下行挤压,获得细晶镁合金。本发明方法,通过交替反挤压,制备强度与塑性明显提高、平均晶粒尺寸在10μm以下的细晶镁合金材料;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易于操作,视线里工业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挤压 制备 镁合金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交替反挤压制备细晶镁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下料:将镁合金,切割成镁合金圆柱体棒;步骤2,棒料加热处理:将镁合金圆柱体棒,以升温速度10~15℃/s,加热到开挤温度350~380℃,保温60~90min;步骤3,模具预热:将中心凸模、空心凸模和凹模,预热至180~230℃;其中,圆柱体棒的外径尺寸为空心凸模的外径尺寸,圆柱体棒的高度:凹模深度=0.25~0.5,中心凸模的外径=空心凸模的内径,中心凸模的外径:空心凸模的外径=1:(2~3),空心凸模的外径=凹模的内径;步骤4,交替反挤压:将镁合金圆柱体棒,进行3~6道次的反挤压,制得镁合金变形件;每道次反挤压的操作顺序相同;每两道次反挤压之间,进行一次坯料回炉加热,将坯料上下翻面置于凹模底部进行下一道次反挤压;每次反挤压的挤压速度比前一次反挤压的挤压速度降低1~3mm/s,每一次坯料回炉加热的温度比前一次坯料回炉加热的温度降低20~30℃,每次坯料回炉加热的时间均相同;其中,首次反挤压,将镁合金圆柱体棒置于凹模底部,中心凸模下行,中心凸模的挤压速度为8~15mm/s,中心凸模的下行距离:镁合金圆柱体棒的高度=1:(2~5),中心凸模卸载;然后,空心凸模下行,空心凸模的挤压速度为10~12mm/s,空心凸模的下行距离=中心凸模的下行距离;首次坯料回炉加热的温度为300~350℃,坯料回炉加热的时间为5~10min;步骤5,最终道次锻造:将镁合金变形件,上下反面后置于凹模底部,中心凸模和空心凸模同时下行挤压,获得细晶镁合金;其中,中心凸模和空心凸模的挤压速度相同,且均为1~2mm/s,中心凸模和空心凸模的下行距离相同,且均为3~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7574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