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91278.X 申请日: 2016-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7624494A 公开(公告)日: 2018-01-26
发明(设计)人: 王艳龙;周子恒;周宝龙;周佳;丁鹏 申请(专利权)人: 洋县朱鹮有机产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王艳龙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C05F15/00;C05F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23300 陕西省***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的一种蓝莓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采取蓝莓枝屑、秸秆、薯蓣皂素废渣废酸水为原料,其方法步骤为原料加工、原料浸泡、培养基配制、堆制发酵、栽培季节和场地的选择、场地整理及杀虫、铺料及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培养基还园处理。其特点是将蓝莓枝屑与切段的水稻、小麦、玉米秸秆混合浸泡,与草炭、麦麸混合发酵而制成培养基,使用薯蓣皂素生产的废酸水调整土壤pH值,提高了生物转化率,为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采取蓝莓园区套种大球盖菇的复合生态栽培,立体、高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了蓝莓栽培土壤改良和覆盖管理成本,实现了菌果双收互补的效果,达到了改良土壤、增产创收的目的。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蓝莓 套种 大球盖菇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蓝莓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采取修剪的蓝莓树枝屑、农作物秸秆、薯蓣皂素生产的废渣废酸水为原料,其方法步骤为原料加工、原料浸泡、培养基配制、堆制发酵、栽培季节和场地的选择、场地整理及杀虫、铺料及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培养基还园处理,具体特征如下:(1)原料的加工原料可选用冬夏季修剪下来的蓝莓果树枝条,选用专业的枝条粉碎机械,粒度大小控制在5~10mm,制成蓝莓树枝屑;水稻、小麦、玉米秸秆等一种或混合秸秆切成1cm‑3cm小段,制成秸秆短料;(2)原料浸泡培养基A料为50%的蓝莓树枝屑、50%的秸秆短料混合物,将混合均匀的培养基A料装入透水袋子放入水沟、水池中浸泡2d,然后自然沥干,控制含水量为70%~75%;另外浸泡稻草或麦草原草,浸泡时要边浸边踩,以便浸透水分,稻草浸泡2d,麦草浸泡1d,然后自然沥干,控制含水量为70%~75%,用于畦床发菌阶段的保温、保湿和出菇阶段幼蕾防晒;(3)培养基配制将浸泡后的培养基A料中按以下重量份加入草炭、麦麸和水:培养料A料80~90份(干料计)、草炭10~15份、麦麸3~5份,水适量,将以上物料混合均匀,控制水分为60%~70%,然后建堆发酵;(4)堆制发酵将上述混合培养基堆成底宽3m、高1.5m、长不限的梯行堆,料堆好后从料堆顶面向下打孔洞至地面,孔距40cm,孔10cm以上,并在料堆两侧面间距40cm扎两排孔洞至料堆中心底部,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料堆四周用草帘封围,3~4d堆内开始升温,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5℃时,开始计时,保持48h以上,当料内有白色粉末状高温放线菌出现,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内层温度较高的部位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地面领近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重新建堆后扎孔洞,当料温再现55℃以上时,再保持2~3d,检查培养料理化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粉状白化物,无氨臭及料酸味,质地松软即为发酵好的标志;发酵好的料要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25℃以下时方可铺料播种使用;在散堆时,要进行一次调水措施,水分控制为65~70%;发酵后培养基称为培养基B料;(5)栽培季节的选择栽培季节选择冬春两季栽培;(6)场地的选择大球盖菇场地选择蓝莓园区蓝莓树之间的空地上,切忌选择低洼积水和过于阴湿的场地;(7)场地整理及杀虫栽培场地根据土壤pH值状况,采用薯蓣皂素酸性废渣废水均匀覆洒,混合均匀,调整蓝莓生产最适土壤pH值为4.0~4.8之间,水分控制在40%,然后把地整成畦床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高25cm、宽80cm、长不限的畦床,挖出的表层土可堆放在一侧,作覆土用;也可根据园里的地形因地制宜直接在畦上建菇床,以便果园管理;畦建成后,在畦上在畦上泼浇2.0%~3.0%羊粪沼气粪肥水,喷洒2000倍液辛硫磷,进行全面的杀虫处理;(8)铺料及播种先在畦床底部铺一层10cm厚的稻谷壳,然后铺一层10cm厚的培养基B料,在培养基B料中播一层菌种,播种时将菌种掰成2~3cm的块状,菌种按8×8cm穴播,穴深4cm;一层培养基B料加一层菌种,培养基铺成梯形,共铺2层,每平方米用培养基为50kg,用种量为500g;培养基和菌种播种结束,将培养基B料用木板轻轻拍平,从畦床培养基两侧面扎两排3~5cm粗的孔洞至畦床中心下部床面,呈品字型,孔洞间隔15~20cm,使畦床培养基中心有充足的氧气,并防止畦床中心培养基升温伤菌;然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cm,覆土土壤pH值控制在5.5~6.0之间,水分控制在40%;覆土后在畦面铺一层2~3cm厚的稻草或麦草,用于发菌阶段的保温、保湿和出菇阶段幼蕾防晒;(9)发菌期管理发菌期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培养料温、湿度的控制;播种后40~50d内将料温控制在20~25℃之间,培养基B料含水量65~70%,空气相对湿度85%~90%;若发菌前期气温低于12℃以下,应考虑在畦面覆膜保温,以促进菌丝尽快生长,并避免因培养基B料在畦中发酵产生高温而导致烧菌;采取覆盖秸秆上面喷水保湿,以喷水于秸秆上时多余的水分不会渗入培养料为度,采用少量多次喷水的原则;若畦床温度过高要加盖遮阳网降温,或增加插孔散热措施;(10)出菇期管理播种后40~50d内菌丝即可走满培养料,并向覆土和秸秆覆盖物上生长蔓延,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是幼菇的菇蕾,即可出菇,从幼菇露出白点到成熟需5~7d;此阶段的重点是搞好保湿、控温和加强通风换气等工作;大球盖菇在出菇阶段要求空间相对湿度达到90%~95%,保持覆土层呈湿润状态和基质含水量达到65%是菇体良好发育的关键;每天喷两次水,采用少量多次喷水的原则,可根据天气变化及畦床中培养料湿度情况灵活掌握,视覆土层湿润即可;大球盖菇出菇的最适宜温度为14~25℃,温度低于4℃或高于30℃均不长菇;因此,在不同季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高温、防低温;在出菇前用1500倍液辛硫磷溶液再次杀虫处理,防止出菇期害虫危害子实体;(11)采收整个生长期可收三潮菇,一般以第二潮的产量最高;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质、口感差异甚大,以没有开伞的为佳;当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若等到成熟,菌褶转变成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盖平展时才采收就会降低商品价值;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收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采收的鲜菇应切去其带泥的菇脚,去除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等污物,剔除有病、虫菇,进行鲜菇销售,鲜菇在2~5℃温度保鲜2~3d;(12)培养基还园处理大球盖菇采收后,根据培养基pH值状况,采用薯蓣皂素酸性废渣废水均匀覆洒,混合均匀,调整培养基pH值为4.0~4.8之间,用于蓝莓园土壤覆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县朱鹮有机产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王艳龙,未经洋县朱鹮有机产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王艳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127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