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培养鉴定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0563.9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1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铭;黄林峰;赵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迈沃德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微生物培养鉴定系统及方法包括观察仓(100)和过渡仓(200),所述过渡仓(200)与观察仓(100)之间连通且设有隔断门,所述过渡仓(200)与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渡仓(200)和观察仓(100)之间设有机械臂(300)。本发明可通过过渡仓将外部的空气转换为与观察仓内的空气相似的空气,从而不会污染观察仓内的空气质量,并且,通过上述机械臂(300)的柔性升降可减少气流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空气之间的对流,更保障了观察仓内的空气的质量,防止厌氧细菌因菌落的运输而被外界的氧气伤害。 | ||
搜索关键词: | 观察仓 过渡仓 机械臂 发明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 鉴定系统 进气管道 空气转换 排气管道 培养鉴定 厌氧细菌 隔断门 菌落 连通 氧气 对流 升降 外部 伤害 污染 运输 | ||
【主权项】:
1.一种微生物培养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观察仓(100)和过渡仓(200),所述过渡仓(200)与观察仓(100)之间连通且设有隔断门,所述过渡仓(200)与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渡仓(200)和观察仓(100)之间设有机械臂(300);所述机械臂(300)包括导轨(301)、第一行走装置(302)、第二行走装置(303)、第一升降架(312)、第二升降架(313)、伸缩装置(320),第一滑块(322)、顶板(330);所述导轨(301)设有沿其移动的第一行走装置(302)、第二行走装置(303),所述第一行走装置(302)与第一升降架(31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架(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322)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行走装置(303)与第二升降架(31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架(313)的另一端与顶板(330)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架(312)、第二升降架(313)的中部铰链连接以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322)沿所述顶板(330)的下表面滑动;所述导轨(301)、第一行走装置(302)、第二行走装置(303)、第一升降架(312)、第二升降架(313)、第一滑块(322)设有两组,两组第一滑块(322)之间设有第一梁,两组第二升降架(313)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梁,所述第一梁和第二梁之间通过伸缩装置(320)连接,伸缩装置(320)包括第一伸缩杆、电磁铁、永磁铁、导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梁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第二梁与导套铰链连接,所述导套内套装有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凸台,所述导套内的一端设有永磁铁,导套内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卡主所述凸台的卡台;所述第一升降架(312)包括第一杆体(341)、第一连杆(342)、第二连杆(343)、第二杆体(344)、三脚架(345);所述第一杆体(34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302)、第一连杆(34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43)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43)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344)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杆体(344)与所述第一杆体(341)之间通过丝杠结构连接,所述丝杠结构包括螺杆、螺母、导向槽、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杆体(341)固定,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螺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杆体(344)设有导槽,所述螺母沿导槽移动,所述第二杆体(344)的端部设有三脚架(345),所述三脚架(345)与所述第一滑块(322)固定,所述三脚架(345)设有用于氮气冲洗的氮气喷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迈沃德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迈沃德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8056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持续自消泡功能的腻子
- 下一篇:再生铅电解阳极泥低温熔炼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