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萃取分离与净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30173.8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钟雨明;蔡跃明;刘开莉;陈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47;B01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附萃取分离与净化的方法,是利用不同原料物流温度与压力以及吸附质组分与非吸附相组分在吸附剂与萃取剂上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选择性溶解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吸附浓缩、萃取解吸、萃取剂再生和精制提纯等工序;用萃取剂将在吸附浓缩工序中被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以及残留在吸附塔内死空间里的吸附质溶解出来,并在萃取剂再生工序中得到回收,萃取剂循环使用;而吸附浓缩工序中逸出的非吸附相流体可通过精制提纯工序得到回收。本发明做到了目标吸附质与目标非吸附质组分同时高纯度高收率地分离与净化回收;可实现等温等压、等温变压、变温等压、变温变压的吸附与萃取解吸循环操作,为吸附分离与净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萃取 分离 净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吸附萃取分离与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进行如下工序:吸附浓缩工序,温度为‑50~150℃、压力为0.5~7.0MPa的混合物流体作为原料物流直接经进气管道进入吸附浓缩工序,采用2个或多个吸附塔串并联工艺,在操作温度为‑50~150℃、操作压力为0.5~7.0MPa的条件下进行吸附,2N(N 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吸附塔交替吸附‑萃取解吸循环操作,保证原料物流连续进入,N个吸附塔是处于吸附状态,其余N个吸附塔处在萃取解吸状态,在吸附塔内,吸附质被吸附塔中所装填的吸附剂所吸附,而透过床层的非吸附相组分流出,或直接作为分离与净化后的产品流体,或作为中间流体,进入非吸附相组分作为最终产品的精制提纯工序;萃取解吸工序,吸附浓缩工序中的吸附塔由吸附状态转入萃取解吸状态时,采用一种接近临界或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以下简称“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以一定温度和压力通入吸附塔进行萃取解吸,将被吸附塔内装填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以及残留在吸附塔死空间内的吸附质溶解出来,形成富吸附质的萃取解吸流体,送入萃取剂再生工序;萃取剂再生工序,所述萃取解吸工序得到的富吸附质的萃取解吸流体进入由N个或N+n(n为大于零自然数)个分离塔组成的萃取剂再生工序,通过分级降压和/或分步冷凝冷却,将溶解于萃取剂中的吸附质与萃取剂分离出来,从分离塔逸出不被萃取剂所溶解的少量残留在吸附塔死空间内的非吸附相组分所组成的不凝流体组分,或与吸附浓缩工序中流出的中间流体混合,进入非吸附相作为最终产品的精制提纯工序,进一步回收非吸附相组分;或直接送出界区处理及排放;然后通过进一步降压和/或冷凝冷却,从分离塔分别流出吸附质组分与萃取剂,其中,吸附质组分直接作为拟回收组分送出界区,或进一步处理及排放;萃取剂经过处理后返回到萃取解吸工序循环使用;精制提纯工序,来自吸附浓缩工序的中间流体,进入精制提纯工序,流出所需的高纯度非吸附质产品组分,其余非产品组分,或处理后返回到吸附浓缩工序,进一步回收非吸附相组分;或与来自萃取剂再生工序的不凝流体混合,经处理后返回到吸附浓缩工序;或送出界区处理及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3017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吸附筒
- 下一篇:一种自动售货机内部商品存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