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强耐腐蚀钢材的加工工艺及其轧制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9103.2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安;刘清友;姜东;高光亮;何光辉;张金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睿智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02;C22C38/60;C22C38/44;C22C38/50;C22C38/46;C22C38/48;C22C38/52;C21D8/06;C21D6/00;B21B37/74;B21B1/02;B21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超强耐腐蚀钢材的加工工艺及其轧制机组,旨在提供一种改良型钢材00Cr9MoNi的生产手段。包括以下步骤:Stp1、取符合要求组分的钢坯;Stp2、在加热炉中对上述钢坯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不小于固溶温度;Stp3、钢坯出炉后采用高压除磷,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第一阶段轧制,第一道轧制压下量不小于钢坯厚度的65%,平均道次压下量大于钢坯厚度的50%并满足总变形量要求;Stp4、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第二阶段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Ar3以上;在Stp2~Stp4中,轧制冷却速度控制在15~30℃/h。通过上述方案从而获得一种成本适宜,又具有超高强度、韧性以及抗腐蚀性的钢材;其突出的综合性能使本工艺加工出的钢材广泛适用于石油、海洋、城市建筑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材 钢坯 轧制 阶段轧制 轧制机组 耐腐蚀 超强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 奥氏体再结晶区 加热炉 冷却速度控制 道次压下量 城市建筑 钢坯出炉 钢坯加热 工艺加工 综合性能 总变形量 改良型 除磷 固溶 压下 终轧 加热 海洋 石油 | ||
【主权项】:
1.一种超强耐腐蚀钢材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tp1、取钢坯,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0.01%~0.02%的碳元素,0.035%~0.05%的硅元素,5%~6%的锰元素,0.25%~0.35%的磷元素,0.015%~0.017%的硫元素,9.50%~10.5%的铬元素,0.35%~0.5%的镍元素,0.20%~0.35%的钼元素,0.15%~0.16%的钛元素,0.04%~0.05%的钒元素,0.01~0.015%的铌元素,0.050%~0.060%的钨元素,0.018%~0.020%的钴元素,0~0.001%的锑元素,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Stp2、在加热炉中对上述钢坯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不小于其固溶温度;Stp3、钢坯出炉后采用高压除磷,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进行第一阶段轧制,第一道轧制压下量不小于钢坯厚度的65%,平均道次压下量大于钢坯厚度的50%并满足总变形量要求,轧制机组包括用于输送钢坯(15)的辊道(2)、与辊道(2)衔接的机架(1)、位于辊道(2)下方并与机架(1)铰接的下轧辊(3)、带动下轧辊(3)转动的主动力部(5)、竖直滑移连接于机架(1)的上轧辊(4)以及对上轧辊(4)施加竖直向下压力的压下部,在上轧辊(4)和下轧辊(3)的表面上均与设置若干凸起(13),在上轧辊(4)、下轧辊(3)的表面均匀分布若干沉孔(16),呈柱状设置的凸起(13)轴向活动连接于沉孔(16)中,在凸起(13)的底部与沉孔(16)的底部之间设置一弹簧(17),凸起(13)的底部沿径向向外设置有档沿,在将凸起(13)置入沉孔(16)之后,在沉孔(16)的开口处焊接一挡块(18),从而防止凸起(13)由沉孔中掉出;Stp4、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进行第二阶段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Ar3以上;在Stp2~Stp4中,轧制冷却速度控制在15~30℃/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睿智钢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睿智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5910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