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模扼流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7076.7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昌史;山本滋人;山口健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28;H01F27/29;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赋予良好的模式变换特性的卷线型的共模扼流线圈。第一卷绕区域(A)和第二卷绕区域(B)沿卷芯部(35)的轴线方向分布,第一卷绕区域使第一线(33)的匝与第二线(34)的和其相同序数的匝相比,第一线的匝位于第一端部(38)侧,第二卷绕区域使第一线的匝与第二线的和其相同序数的匝相比,第一线(33)的匝位于第二端部(39)侧。在第一卷绕区域的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与在第二卷绕区域的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采用一者为另一者的1.5倍以上,或者,采用一者比另一者面少5匝以上。通过像这样采用非对称的卷绕构造,与具有对称的卷绕构造的线圈相比,能够使从某方向观察的模式变换特性更加良好。 | ||
搜索关键词: | 共模扼 流线 | ||
【主权项】:
1.一种共模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磁芯,其具有卷芯部和分别设置于上述卷芯部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第一线和第二线,其在上述卷芯部上以实质相互相同的匝数并行,并且以螺旋状卷绕;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第一凸缘部,在其上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线的一端和上述第二线的一端;以及第三端子电极和第四端子电极,其设置于上述第二凸缘部,在其上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线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线的另一端,在基于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的卷绕状态分类时,存在如下区域:(1)第一卷绕区域,在该区域,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相同序数的匝彼此邻接,并且上述第一线的匝与上述第二线的相同序数的匝相比,上述第一线的匝位于上述第一端部侧;(2)第二卷绕区域,在该区域,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相同序数的匝彼此邻接,并且上述第一线的匝与上述第二线的相同序数的匝相比,上述第一线的匝位于上述第二端部侧;(3)切换区域,该区域位于上述第一卷绕区域与上述第二卷绕区域之间,在该区域通过上述第一线和上述第二线交叉来切换上述第一线的匝与上述第二线的匝的位置关系,上述第一卷绕区域、上述切换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卷绕区域以上述第一卷绕区域、上述切换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卷绕区域的顺序沿上述卷芯部的轴线方向分布,上述第一线和上述第二线各线的匝数在上述第一卷绕区域和上述第二卷绕区域不同,该共模扼流线圈中,还满足如下两条件之一:(1)在上述第一卷绕区域的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与在上述第二卷绕区域的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之比率,采用一者为另一者的1.5倍以上;(2)在上述第一卷绕区域的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与在上述第二卷绕区域的上述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线的匝数之差,采用一者比另一者少5匝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707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终端平台在线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网用户外油浸式变压器综合管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