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脱箱续驶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7558.7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薛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脱箱续驶系统,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电池脱箱子系统,每个电池脱箱子系统均包括一个电池包和一个脱箱控制单元,其中多个电池包相互串联组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每个脱箱控制单元分别针对每个电池包进行设计而连接于多个电池包相互串联的电路中,当电池包处于正常状态时,脱箱控制单元将该电池包与其它电池包连接而共同组成动力电池,当电池包处于非正常状态时,脱箱控制单元在不影响其它电池包的前提下,将该电池包从动力电池中脱离。本发明实现了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对故障的维修和对电池的维护,保证了故障及时处理,不影响车辆正常运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 脱箱续驶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脱箱续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脱箱子系统(10),所述电池拖箱子系统(10)具有第一连接端(S1)和第二连接端(S2),所述电池脱箱子系统(10)数量为至少两个,多个所述电池拖箱子系统(10)串联组成所述电动汽车电池脱箱续驶系统;其中,所述电池脱箱子系统(10)包括:电池包(101),所述电池包(101)具有第一电极(E1)和第二电极(E2),所述电池包(101)的第二电极(E2)连接于所述电池脱箱子系统(10)的第二连接端(S2);脱箱控制单元(102),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具有第四连接端(S4)、第五连接端(S5)和第六连接端(S6),其中,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四连接端(S4)连接于所述电池拖箱子系统(10)的第一连接端(S1),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五连接端(S5)连接于所述电池包(101)的第一电极(E1),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六连接端(S6)连接于所述电池拖箱子系统(10)的第二连接端(S2);当所述电池包(101)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四连接端(S4)和第五连接端(S5)之间通路,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四连接端(S4)和第六连接端(S6)之间断路;当所述电池包(101)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四连接端(S4)和第六连接端(S6)之间通路,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的第四连接端(S4)和第五连接端(S5)之间断路,其中,所述脱箱控制单元(102)包括第三高压接触器(KM3),所述第三高压接触器(KM3)包括:壳体(KM301);静主触头接线柱(KM302),所述静主触头接线柱(KM302)具有第一外部接线端、第一铜排接触端和第二铜排接触端,所述第一外部接线端位于壳体(KM301)外,所述第一铜排接触端和第二铜排接触端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常闭触头接线柱(KM303),所述常闭触头接线柱(KM303)具有第二外部接线端和第三铜排接触端,所述第二外部接线端位于壳体(KM301)外,所述第三铜排接触端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常开触头接线柱(KM304),所述常开触头接线柱(KM304)具有第三外部接线端和第四铜排接触端,所述第三外部接线端位于壳体(KM301)外,所述第四铜排接触端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第一连接铜排(KM305),所述第一连接铜排(KM305)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并同时触碰或远离所述第一铜排接触端和第三铜排接触端,以闭合或者切断所述静主触头接线柱(KM302)和常闭触头接线柱(KM303)之间的连接;第一电磁线圈(KM306),所述第一电磁线圈(KM306)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所述第一电磁线圈(KM306)具有第一线圈通电端,所述第一电磁线圈(KM306)在第一线圈通电端所接入的信号的控制下通过第一联动轴(KM307)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铜排(KM305)同时触碰或远离所述第一铜排接触端和第三铜排接触端;第二连接铜排(KM308),所述第二连接铜排(KM308)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并同时触碰或远离所述第二铜排接触端和第四铜排接触端,以闭合或者切断所述静主触头接线柱(KM302)和常开触头接线柱(KM304)之间的连接;第二电磁线圈(KM309),所述第二电磁线圈(KM309)位于所述壳体(KM301)中,所述第二电磁线圈(KM309)具有第二线圈通电端,所述第二电磁线圈(KM309)在第二线圈通电端所接入的信号的控制下通过第二联动轴(KM310)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铜排(KM308)同时触碰或远离所述第二铜排接触端和第四铜排接触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6755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