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电子衍射技术对高压电缆的无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8877.X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白晗;孙克强;罗保中;杨涛;谭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07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许宇来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反射电子衍射技术对高压电缆的无损检测装置属于高压电缆无损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电子衍射技术对高压电缆的无损检测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电子衍射技术对高压电缆的无损检测装置。本发明包括发射探针、接收探针、蓄电池、DC/15电源模块JP1、DC/15电源模块JP2、DC/15电源模块JP3、DC/15电源模块JP4、DC/15电源模块JP5、DC/15电源模块JP7、VSM025A升压模块U2和Atmage8单片机U7。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反射 电子衍射 技术 高压 电缆 无损 检测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反射电子衍射技术对高压电缆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探针、接收探针、蓄电池、DC/15电源模块JP1、DC/15电源模块JP2、DC/15电源模块JP3、DC/15电源模块JP4、DC/15电源模块JP5、DC/15电源模块JP7、VSM025A升压模块U2和Atmage8单片机U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BAT+端分别与JP1的正极输入端、JP2的正极输入端、JP3的正极输入端、JP4的正极输入端、JP5的正极输入端、JP7的正极输入端相连;蓄电池的负极BAT‑端分别与JP1的负极输入端、JP2的负极输入端、JP3的负极输入端、JP4的负极输入端、JP5的负极输入端、JP7的负极输入端相连;蓄电池的负极BAT‑端通过电容C1分别与JP1的CAP端、JP2的CAP端、JP3的CAP端、JP4的CAP端、JP5的CAP端、JP7的CAP端相连;JP1的‑Vo端与JP2的+Vo端相连,JP3的‑Vo端接GND1端,JP3的+Vo端接15V_1端,JP4的‑Vo端接JP5的+Vo端,JP4的+Vo接+15V_2端,JP5的‑Vo端接‑15V_2端,JP7的‑Vo端接GND3端,JP7的+Vo端接15V_3端;所述BAT+端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阻R2一端、电阻R3一端、电阻R4一端、电阻R8一端相连,电阻R1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电阻R8另一端分别与U2的2脚相连,U2的3脚接‑15V端,U2的4脚接+15V端,U2的5脚分别与BATV端、电阻R13一端相连,R13另一端接GND端;所述BATV端通过电阻R15与TLP250芯片的2脚相连,TLP250芯片的6、7脚通过电阻R17分别与PNP三极管Q2基极、NPN三极管Q4基极相连,Q2集电极接‑15V端,Q4集电极接+15V端,Q2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18一端、Q4发射极相连,R18另一端分别与JFET‑P管Q6的B极、JFET‑P管Q7的B极相连,Q6的G极、Q7的G极接GND端,Q6的C极、Q7的C极接发射探针J6;接收探针通过电阻R20分别与PNP三极管Q3发射极、NPN三极管Q5发射极相连,Q5集电极接+15V_2端,Q3集电极接‑15V_2端;Q3基极、Q5基极接电阻R19一端,R19另一端接TLP250芯片U5的6、7脚,U5的2脚通过电阻R16接U7的15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6887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