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晶碲纳米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8762.5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7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费广涛;仲斌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30B7/14 | 分类号: | C30B7/14;C30B29/02;C30B29/6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晶碲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它先将二氧化碲、碱和乙二醇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抗坏血酸水溶液,得到前驱体溶液,之后,先将前驱体溶液置于160~200℃下密闭反应6~24h,得到反应浆料,再对冷却后的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和洗涤的处理,制得棒长为0.4~0.8μm、棒直径为70~120nm的六方相单晶碲纳米棒。它的工艺简便、绿色环保,棒长和棒直径均可人为控制,易于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制得的目的产物极易于商业化地广泛应用于光电导探测、非线性光学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碲 纳米棒 前驱体溶液 反应浆料 混合液 棒长 制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抗坏血酸水溶液 非线性光学 二氧化碲 固液分离 规模生产 绿色环保 密闭反应 人为控制 光电导 六方相 乙二醇 洗涤 冷却 探测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单晶碲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热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先按照二氧化碲、碱和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1.2:2.6~3.0:500~550的比例将三者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其中,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再向混合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15~25wt%的抗坏血酸水溶液,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前驱体溶液中的混合液、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抗坏血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20:0.2~0.3:2~3;步骤2,先将前驱体溶液置于160~200℃下密闭反应6~24h,得到反应浆料,再对冷却后的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和洗涤的处理,制得棒长为0.4~0.8μm、棒直径为70~120nm的六方相单晶碲纳米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2876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抗菌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弹性膨化蚕丝被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