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0997.3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银;刘洁浩;陈健;孙江平;周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通过对车辆销售市场行驶情况的调查和路面受力的调查;确定基准路面和市场行驶模式和耐久性试验模式;算出相对基准路面的各种耐久路面和市场路面的负荷倍率,并分别算出市场行驶模式和耐久性试验模式的当量负荷倍率;根据市场行驶模式和耐久性试验模式的当量负荷倍率求出市场换算倍率;根据设计目标里程,算出合理的试验场耐久性路面的行驶里程,这样的耐久性试验方法不仅与车辆设计目标寿命相符,而且节约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耐久性 试验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整车耐久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调查与待耐久试验车辆相类似的市场车辆的运行状况,即对所述市场车辆的装载量、道路种类及在相对应种类的道路上的行驶速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S2:根据S1,得到市场车辆的行驶模式,以确定待耐久试验车辆的行驶道路比率;S3: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满载荷情况下,以所述市场车辆的行驶模式的行驶速度下行驶,测量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市场车辆的行驶模式下各种路况的理论加速度,算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的公路疲劳受害度;S4:根据所述市场车辆的行驶模式和试验场耐久性道路状况,确定待耐久试验车辆的试验场耐久性试验模式;S5:根据S1,选取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市场上经常行驶的一段道路作为基准道路,并得到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基准道路下的加速度,并算出基准疲劳受害度;S6: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满载荷情况下,在S4所选定的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上以S3的行驶速度下行驶,测量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各种路况的试验加速度,并算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不同路面的试验疲劳受害度;S7:将S6中一种路况下测得的前轴簧上试验疲劳受害度除以所述基准道路上的所述前轴簧上的基准疲劳受害度,得到该所述路况下所述前轴簧上的试验负荷倍率;同样,在同一路况下,分别求出前轴簧下的试验负荷倍率、后轴簧上的试验负荷倍率及后轴簧下的试验负荷倍率;计算所述前轴上的试验负荷倍率、所述前轴簧下的试验负荷倍率、所述后轴簧上的试验负荷倍率及所述后轴簧下的试验负荷倍率的平均值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该路况下的路面负荷倍率;同样,再分别计算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的其它路况下的路面负荷倍率;S8:根据S7计算的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各路况的路面负荷倍率,乘上各路况在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的百分率,得出待耐久试验车辆的耐久性试验模式当量负荷倍率F:F=F1×H1+F2×H2+…..+Fn×Hn,其中,Fn为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各路况下的平均试验负荷倍率,Hn为相应的路况在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的百分率,其中,n为自然数;S9:参照S7的计算方法,计算S3中任一种路况下前轴簧上测得的公路疲劳受害度除以所述基准道路上的所述前轴簧上的基准疲劳受害度,得到该所述路况下的所述前轴簧上的公路负荷倍率;同样,在同一路况下,分别求出前轴簧下的公路负荷倍率、后轴簧上的公路负荷倍率及后轴簧下的公路负荷倍率;计算所述前轴上的公路负荷倍率、所述前轴簧下的公路负荷倍率、所述后轴簧上的公路负荷倍率及所述后轴簧下的公路负荷倍率的平均值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该路况下的路面负荷倍率;同样,再分别计算出所述待耐久试验车辆在所述市场车辆行驶模式下其它路况下的路面负荷倍率;S10:根据S9计算S3中各路况的路面负荷倍率,乘上相应路况占市场车辆的行驶模式中的百分率,得出待耐久试验车辆的市场车辆行驶模式当量负荷倍率E:E=E1×h1+E2×h2+…..+En×hn,其中,En为市场车辆行驶模式各路况下的路面负荷倍率,hn为相应的路况占市场车辆行驶模式中的百分率,其中,n为自然数;S11:根据S8和S10算出待耐久试验车辆的市场换算倍率ρ;ρ=F/E;S12:确定待耐久试验车辆的设计的目标行驶里程,其在所述试验场耐久性道路中进行耐久性试验时,耐久性试验里程=目标行驶里程/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6099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身机
- 下一篇:一种可上下调节的吸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