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多层薄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61069.6 申请日: 2017-03-17
公开(公告)号: CN107463720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2
发明(设计)人: 楼白杨;潘健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G01N19/04;G01N19/02;G01N1/28
代理公司: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6 代理人: 朱枫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多层薄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下,建立CrN‑CrMoAlN梯度纳米多层薄膜双线性内聚力模型,通过纳米压痕仿真法来评估膜基结合性能。本发明中模型的参数,经过纳米压痕实验、划痕实验、摩擦磨损实验获得,具有真实可靠性。同时,利用所得参数及相关公式的计算很好的解决了Cohesive单元中断裂强度及断裂能这两个重要参数,具有独创性。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可逆性,不受实验条件限制,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氮化物硬质多层薄膜与H13基体的膜基结合性能的研究,还可应用于其他膜基系统的结合性能的研究,具有广泛性。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评估 多层 薄膜 结合 强度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评估多层薄膜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磁控离子镀在H13基体沉积CrN层获得单层CrN薄膜;所述磁控离子镀的参数设置为Cr靶电流4A,偏压‑75V,沉积时间600s;步骤2)通过磁控离子镀在H13基体沉积CrN‑CrMoAlN多层薄膜;所述磁控离子镀的参数设置为Cr靶电流4A,Al靶及Mo靶电流6A,偏压‑75V,CrN过渡层沉积600s,CrMoAlN功能层沉积1800s;步骤3)采用纳米压痕仪分别对H13基体、步骤1)制得的单层CrN薄膜及步骤2)制得的CrN‑CrMoAlN多层薄膜以连续刚度法测量弹性模量;具体是在最大压深为1000nm时,通过所述的纳米压痕仪测量弹性模量值;步骤4)采用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获取涂层分离临界载荷LC及涂层分离轨迹宽度dc;实验参数设置为最大载荷为30N,加载速率为30mN/s,划痕长度为1mm;步骤5)采用销盘磨损试验仪对步骤2)制得的CrN‑CrMoAlN多层薄膜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测出其摩擦系数;实验参数设置为载荷15 N,对磨件为直径4 mm的W‑6%Co球,转速637 r/min,测试时间1800 s, 磨痕直径6mm, 测试温度25 ℃;步骤6)通过ABAQUS 6.13软件对CrN‑CrMoAlN多层薄膜进行建模及膜基结合性能的分析,具体过程如下:步骤6.1)建模:打开ABAQUS 6.13软件,在part单元分别构建刚性压头、CrN‑CrMoAlN多层薄膜模型;模型采用二维轴对称结构;CrN‑CrMoAlN多层薄膜模型在基体与薄膜之间构建一层Cohesive单元;其中:刚性压头为维式压头,CrN‑CrMoAlN多层薄膜中CrN及CrMoAlN膜厚比1:3,Cohesive单元厚度为0.1μm,H13基体厚度为50μm;步骤6.2)参考点设置:定义刚性压头与薄膜接触点为参考点;步骤6.3)材料属性:在Property单元,定义CrN过渡层、CrMoAlN功能层为线弹性材料即只需定义材料泊松比、弹性模量;定义H13基体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即只需定义材料泊松比、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定义Cohesive单元层损伤准则采用最大应力损伤准则,并采取能量法则控制,Cohesive单元的刚度与基体模量一致,Cohesive单元的断裂强度按如下公式(Ⅰ)计算:式中:Lc:涂层分离临界载荷,单位N;dc:涂层分离轨迹宽度,单位μm;μ:薄膜摩擦系数;涂层泊松比;Cohesive单元的断裂能根据公式(Ⅱ)计算:式中:涂层断裂强度,单位MPa;t:涂层厚度,单位μm;涂层弹性模量,单位MPa;步骤6.4)设置分析步:在Step单元中设置分析步,第一步设置加载,第二步设置卸载,并定义相应的输出变量;步骤6.5)定义接触:在Interaction单元中定义压头与薄膜接触为光滑无摩擦;步骤6.6)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固定模型的对称轴水平位移及基体底边纵向位移;在定义的参考点处用压入深度来代替施加的静载荷;步骤6.7)网格划分:在Mesh单元中,H13基体与CrN‑CrMoAlN多层薄膜的网格单元类型采用CAX4R型;凝聚性单元模块单元网格采用COHAX4型;步骤6.8)后处理分析:在Job单元中递交任务获取模型载荷位移曲线及应力云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6106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