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4631.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尹航;张洁玉;王屹韬;何学超;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及方法,实验平台包括排烟口,起火室,火源,管道井,排烟管道,通风空调管道,第一防火封堵,第二防火封堵,PC机,数据线,数据采集器,第一采集仪器组,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实验方法为:对各设备进行校正和性能调试并标定相应设备;设置火源并调节移动吊顶高度;开启送风风机、点燃火源、开启排烟风机和补风风机;PC机实时显示和存储所接收数据;木垛基本燃尽时灭火,通过观察门进行观察并记录。本发明实验平台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尚无针对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案等问题,填补了行业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工况 下排烟 通风 空调 管道 共用 井道 实验 平台 方法 | ||
【主权项】:
1.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设有排烟口(5)的起火室(1),设于起火室(1)内底部的火源(2),设于起火室(1)一侧的井道(6),竖直并排设于井道(6)内的排烟管道(7)和通风空调管道(8),从下至上设于井道(6)内的第一防火封堵(9)和第二防火封堵(10),PC机(11),数据线(12),通过数据线(12)与PC机(11)连接的数据采集器(13),以及分别与数据采集器(13)连接且均用于采集井道(6)内部及排烟管道(7)和通风空调管道(8)内部温度和烟密度的第一采集仪器组、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所述井道(6)位于起火室(1)设有排烟口(5)的一侧,所述排烟管道(7)底端通过进烟管(14)与排烟口(5)连通,所述排烟管道(7)顶端连通有出烟管(23),所述通风空调管道(8)顶端连通有出风管(25)且底端连通有进风管(24),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6)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9)下方,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6)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9)和第二防火封堵(10)之间,所述第三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6)内且位于第二防火封堵(10)上方,所述第一防火封堵(9)和第二防火封堵(10)之间的竖直距离为标准建筑层高;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九个采集仪器小组(21),所述九个采集仪器小组(21)中有两个分别位于排烟管道(7)内部和通风空调管道(8)内部,有一个位于排烟管道(7)和通风空调管道(8)之间,其余六个均匀分布于排烟管道(7)和通风空调管道(8)两者的外周;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均包括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数量的采集仪器小组(21)且分布方式也均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所述每一个采集仪器小组均包括一个热电偶(19)和一个烟密度测试仪(20);其中,所述排烟管道(7)、通风空调管道(8)及井道(6)采用全尺寸用以真实的模拟现实场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463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