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规模养殖经济型蚯蚓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410140.X 申请日: 2017-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7156066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5
发明(设计)人: 廖威;王桂文;钟梅清 申请(专利权)人: 廖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A23K50/9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30226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养殖经济型蚯蚓技术,涉及特种动物养殖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规模养殖经济型蚯蚓的技术,为此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1、平整土地一块,面积根据处理木薯污泥的总量而定,要求三通一平,设围栏。2、三分之二的面积架设农用大棚,棚宽8米,顶高6米,长不限,可以升降,小型铲车可入内操作;安装内外喷淋。3、三分之一的面积为原辅料场。4、木薯污泥预处理后堆垄发酵,转化成蚯蚓饵料。5、在垄内安装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氧量、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共6个专用探头,优化养殖参数。6、分离蚯蚓与蚯蚓粪,供应市场。本发明具有规模化养殖,兼顾无害化处理木薯污泥的好处。
搜索关键词: 大规模 养殖 经济型 蚯蚓 技术
【主权项】:
一种大规模养殖经济型蚯蚓技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养殖流程:流程一:平整土地一块,面积根据处理木薯污泥的总量而定,要求三通一平,设围栏防天敌;流程二:架设农用大棚,棚宽8米,顶高6米,长不限,可以升降,小型铲车可入内操作,并安装内外喷淋,用于调整温度和湿度;流程三:设置原辅料场,功能分区,轮流堆放;流程四:木薯污泥预处理后堆垄发酵,转化成蚯蚓饵料;流程五:棚内铺2条垄的蚯蚓基料,垄宽1米,高0.1米,长40米;垄间距3米;流程六:安装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氧量、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共6个专用探头,优化养殖参数;流程七:投放5月龄的大平二号蚯蚓做种苗,每米均投10斤,蚯蚓钻入基料后头3天不喂食;流程八:当基料完全粪化,开始上投木薯污泥饵料,品形垛堆间距10厘米,饵料颗粒直径不超过3厘米;喂料量以2天吃完为宜;待新添饵料粪化完全,再添加新料,如此反复;流程九:加料时采用自动加料机,用铲车把污泥放到三轮车上的加料斗里,三轮车行走在两垄间,污泥经过泵压同时分流到两条斜臂里,流到终端出口处被旋转刀切成薄片,均匀散落在垄面上;流程十:当垄面蚯蚓粪厚度达到2厘米时,把蚯蚓粪侧刮后再喂新饵料;侧刮的蚯蚓粪如有蚯蚓蛋则创造孵化的条件,湿度稍低10%,其他条件与蚯蚓养殖一样;流程十一:日常管理中,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温度偏低时垄席加盖草帘,偏高时开外喷淋;开启内喷淋控制湿度在50%~70%之间;pH值控制在中性,当pH值小于6时,松料床,并加喂碱性饲料,当pH值大于8时,松料床,喷洒弱酸溶液;流程十二:采用断代方式养殖,一般45天为一个周期,分离的成蚓转至新垄,剩余的蚯蚓蛋待孵化,如此循环;当蚯蚓密度达到每立方米4万条时,或者每条蚯蚓重量达到0.5克左右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时采用驱光法分离;此种方式养殖的蚯蚓每年每亩达5吨以上,蚯蚓粪每年每亩75吨以上;流程十三:采收后的蚯蚓和蚯蚓粪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后即可供应市场,蚯蚓作为生物饲料的原料,蚯蚓粪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廖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1014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