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代换抽真空人员保护舱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22501.2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5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蒙;王博;赵远辉;徐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E04H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气液代换抽真空人员保护舱,包括抽真空舱,于抽真空舱内设置保护舱主体,在抽真空舱的一侧设置抽真空舱气密门,于保护舱主体的一侧设置保护舱气密门;于保护舱主体的顶部设置排空气口及第一充保护气口,在抽真空舱的上分别设置第二充保护气口及抽真空舱抽真口;还包括注排液管道三通,注排液管道三通的第一端连接注液口,注排液管道三通的第二端连接排液口,述注排液管道三通的第三端通入保护舱主体内部。本发明将真空环境与工作人员所处环境分隔,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抽真空中的风险。在保护舱主体内注气排液可以快速有效的排出空气,防止空气中组分与保护气体混合,大大保证了保护气体的纯度,减少了气体代换环节的保护期浪费。 | ||
搜索关键词: | 代换 真空 人员 保护 | ||
【主权项】:
1.气液代换抽真空人员保护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抽真空舱(19),于所述抽真空舱(19)内设置保护舱主体(3),在所述抽真空舱(19)的一侧设置用于进入保护舱主体(3)的抽真空舱气密门(1),于所述保护舱主体(3)的一侧设置保护舱气密门(2);于所述保护舱主体(3)的顶部设置排空气口(7)及第一充保护气口(8),在所述抽真空舱(19)上分别设置第二充保护气口(9)及抽真空舱抽真口(10);还包括注排液管道三通(4),所述注排液管道三通(4)的第一端连接注液口(5),所述注排液管道三通(4)的第二端连接排液口(6),所述注排液管道三通(4)的第三端通入所述保护舱主体(3)内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2250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