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太白贝母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7593.7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平;夏燕莉;周先建;杨玉霞;陈铁柱;方清茂;郭俊霞;吴萍;李青苗;舒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太白贝母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的方法。本发明控制方法包括:S1、外植体选择及预处理:选择太白贝母新鲜鳞茎,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擦拭,冲洗,滤纸吸干,备用;S2、外植体消毒处理:预处理后的外植体浸没在氯化汞溶液中,搅拌,于超净工作台,漂洗,干燥,备用;S3、小鳞茎诱导分化:将S2处理获得的外植体鳞片掰开,纵向切成2~4mm宽小块,接种于添加了青霉素和多菌灵的培养基上培养;S4、继代培养:每20天继代培养一次;S5小鳞茎增殖培养:将S4得到的健康小鳞茎,转移至不添加任何灭菌剂的培养基上培养。本发明控制太白贝母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的方法,内生菌污染控制率可达到96.5%。 | ||
搜索关键词: | 贝母 内生菌 组织培养 预处理 继代培养 培养基 外植体 小鳞茎 备用 污染 生物技术领域 鳞茎 超净工作台 氯化汞溶液 外植体消毒 外植体选择 洗衣粉溶液 小鳞茎诱导 污染控制 增殖培养 多菌灵 灭菌剂 青霉素 浸没 漂洗 鳞片 滤纸 吸干 小块 掰开 擦拭 冲洗 接种 浸泡 分化 新鲜 健康 | ||
【主权项】:
1.控制太白贝母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外植体选择及预处理:以3~4月挖取的太白贝母新鲜鳞茎为外植体,去掉外层腐烂、褐化的鳞片,切除根系;洗净鳞茎表面,洗衣粉溶液中浸泡4~6min,擦拭鳞茎表面,流水冲洗0.8~1.2h,再用去离子水冲洗4~6次,滤纸吸干,备用;S2、外植体消毒处理:将S1处理后的外植体,浸没在浓度为0.08~0.12%的氯化汞溶液中,搅拌,于超净工作台中,漂洗,干燥,备用;S3、小鳞茎诱导分化:将S2得到的无菌外植体,用灭过菌的镊子将其鳞片掰开,再用无菌刀片纵切鳞片得2~4mm宽的条状小块,将小块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S4、继代培养:将S3步骤的培养的小鳞茎在相同培养基上,每20天继代培养一次,共继代培养3次;S5、小鳞茎增殖培养:将S4得到的生长旺盛的健康小鳞茎,转移至不添加任何灭菌剂的培养基上增殖培养85~95d;所述S3步骤中培养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75~85%,光照强度为1000~1500Lx,光照时间为11~13h;S3、S4步骤中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6~5.8;是由MS基本培养基+3.0~5.0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0.8~1.2mg/L的α‑萘乙酸+4.0~6.0mg/L的青霉素+0.8~1.2g/L的多菌灵+3%蔗糖+9g/L琼脂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4759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整CMP后晶圆膜厚均匀性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杆与连杆盖的自动组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