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5738.6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3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董冰;杨利华;韩星;徐大维;张振;孟军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包括分别为正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正光焦度透镜、负光焦度透镜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透镜。第二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一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三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二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四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三透镜的光束出射面、第五透镜的光束入射面与第四透镜的光束出射面分别沿中心光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第三透镜设置在光学系统的中间位置。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四间距。本发明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系统误差小,测试精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光学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定焦平行光管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具有一中心光轴(A1)及一中间位置(V1);光学系统包括位于中心光轴(A1)上且沿着中心光轴顺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第一透镜(1)为正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一光束入射面(11)和第一光束出射面(12);第二透镜(2)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二光束入射面(21)和第二光束出射面(22),第二光束入射面(21)与第一光束出射面(1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一间距;第三透镜(3)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三光束入射面(31)和第三光束出射面(32),第三光束入射面(31)与第二光束出射面(2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二间距;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具有第四光束入射面(41)和第四光束出射面(42),第四光束入射面(41)与第三光束出射面(3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三间距;第五透镜(5)为负光焦度透镜,具有第五光束入射面(51)和第五光束出射面(52),第五光束入射面(51)与第四光束出射面(42)之间沿中心光轴(A1)具有一第四间距,第五光束出射面(52)与第一光束入射面(11)之间沿中心光轴具有一第五间距;其中,第三透镜(3)设置在中间位置(V1);第三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四间距;第五间距加上第一透镜(1)到焦面的距离小于预设的光学系统总长度;所述第三透镜(3)与第四透镜(4)之间设置有光阑6);所述光阑(6)贴合在第三透镜(3)上,贴合位置为:第三透镜(3)的靠近第四透镜(4)的一侧上贴合设置光阑(6);所述第三透镜(3)为双胶合透镜,由双凸透镜(301)和双凹透镜(302)胶合而成,光阑(6)与双凹透镜(302)相贴合;所述双凸透镜(301)具有靠近第二透镜(2)设置的第一凸面(3011)以及与第一凸面(3011)相对设置的第二凸面(3012),该第一凸面(3011)即为第三光束入射面(31),双凹透镜(302)具有靠近光阑(6)设置的第一凹面(3021)以及与第一凹面(3021)相对设置的第二凹面(3022),该第一凹面(3021)即为第三光束出射面(32),第二凸面(3012)与第二凹面(3022)相贴合;所述第一透镜(1)、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的折射率大于双凹透镜(302)的折射率,双凹透镜(302)的折射率大于双凸透镜(301)的折射率,双凸透镜(30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光束入射面(11)的曲率半径为175.68mm,第一光束出射面(12)的曲率半径为544.35mm;第二光束入射面(21)的曲率半径为151.91mm,第二光束出射面(22)的曲率半径为68.92mm;第三光束入射面(31)的曲率半径为93.67mm,第三光束出射面(32)的曲率半径为96.62mm;第四光束入射面(41)的曲率半径为‑234.63mm,第四光束出射面(42)的曲率半径为‑94.95mm;第五光束入射面(51)的曲率半径为‑116.62mm,第五光束出射面(52)的曲率半径为‑190.01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6573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医用放射科诊断观察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