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管理的微服务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9197.9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6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迎;王杰;徐东;孟宇龙;张朦朦;李贤;吕骏;方一成;姬少培;王岩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管理的微服务实现方法,创新地提出把微服务按层级划分部署的方法;创新地使用Kubernetes技术进行不同服务层级的封装分组的方法,按组提供调用接口;创新地使用监控算法Bloom‑Filter思想的方法,使得云平台微服务的部署发现监控和管理合理高效,容易维护,并且有很好的扩展性,解决了用户对云服务平台功能种类及数量的需求动态迭代时,致使微服务进程数量众多甚至是海量时,云服务平台对微服务部署发现监控,查询调用,维护管理效率低下臃肿等问题。最终实现云平台中微服务的部署、发现、监控及维护管理,不受制于用户对云平台功能服务数量及种类动态递增的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微服 务实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自管理的微服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业务功能按着IaaS层、PaaS层、SaaS层、数据层四类业务层进行分类;步骤二:将所述四类中的业务功能分解成小型业务逻辑模块,小型业务逻辑模块具有单一特定功能,多个小型业务逻辑模块协同提供特定的业务功能,小型业务逻辑模块相互之间松耦合、高内聚;独立修改和部署一个小型业务模块不影响其他的模块;步骤三:分别将所述四类中的小型业务逻辑模块,分别使用Docker技术封装生成微服务,生成的微服务对外提供基于REST的调用api接口;步骤四:将步骤一部署在四大模块中的微服务再将业务功能相关联的微服务编排为微服务组,同一个微服务组使用Kubernets技术进行技术封装,并将编排好的微服务与微服务组向中间管理单元发送注册信息;步骤五:所述四类业务层中的微服务组分别向登记监控模块的微服务池注册状态信息,其中微服务组的登记信息包括组内各个微服务的状态信息,微服务的状态信息包括微服务的就绪状态、微服务的占用状态、微服务的丢失状态,微服务的死锁状态,以及微服务的调用历史信息;步骤六:监控登记单元采用动态结构计数Bloom‑Filter算法思想,记录所述四类业务层不同状态下节点网络流的效应特征;根据IaaS层、PaaS层、SaaS层、数据层以及他们的微服务组及微服务在不同状态下,对网络流的不同影响特征,将影响特征对应的分为不同的类;记录IaaS层、PaaS层、SaaS层、数据层分别产生的效应A类、B类、C类、D类特征;IaaS层中的微服务组在就绪、占用、丢失、死锁状态时,对节点网络流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微服务组对节点网络流又产生不同影响;将IaaS层下同一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以及不同微服务组对节点网络流产生的所有影响,建立特征集合,全部归到特征集合中,记此集合为效应A类;同理,效应B类表征PaaS层下同一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以及不同微服务组对节点网络流所产生的影响特征集合,效应C类表征SaaS层下同一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以及不同微服务组对节点网络流所产生的影响特征集合,效应D类表征数据层下同一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以及不同微服务组对节点网络流所产生的影响特征集合;步骤七:监控登记单元记录四类业务层中不同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节点网络流的效应特征,记录四类业务层中不同的微服务组在A类、B类、C类、D类下,产生的效应特征Ai(i=1,2,3),Bi(i=1,2,3),Ci(i=1,2),Di(i=1,2,3);同一层中不同微服务组在同一特征集合下分别产生子集特征集合,例如A1表示IaaS层中计算微服务组产生的子集特征集合,此特征集合是由计算微服务组就绪、占用、丢失、死锁四种状态下组成的集合;A2表示IaaS层中存储微服务组产生的子集特征集合,此特征集合是由存储微服务组就绪、占用、丢失、死锁四种状态下组成的集合;A3表示IaaS层中网络微服务组产生的子集特征集合,此特征集合是由网络微服务组就绪、占用、丢失、死锁四种状态下组成的集合;此原则同理适用于其他的效应特征Bi(i=1,2,3)与PaaS层,Ci(i=1,2)与SaaS层,Di(i=1,2,3)与数据层;步骤八:监控登记单元监控微服务池产生的网络流特征;根据微服务池产生的网络流特征监控结果,来匹配标记Ai(i=1,2,3),Bi(i=1,2,3),Ci(i=1,2),Di(i=1,2,3),由步骤六,步骤七中可知各个效应特征与各个微服务组不同状态下的对应关系,从而确认任一层中任一微服务组的状态;步骤九:当中间模块接收到来自用户模块的服务请求后,通过解析模块解析用户服务请求并发送给查询调用模块;查询调用模块接收到服务请求后向登记监控模块发起相应的微服务组或微服务查询请求;接收登记模块的反馈信息,当反馈信息符合调用条件时对微服务组或微服务发起调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9919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面附着防伪图文标识的金融交易卡
- 下一篇:一种防翘边易碎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