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石斑鱼苗的水质改良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9079.2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7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生;王庆;张勇;赵密;彭诚;陈嘉兴;刘云;张海发;林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培育石斑鱼苗的水质改良法,包括以下步骤:培苗池的准备;放卵前阶段的水质调控;设置放卵密度;培苗早期阶段水质的改良;培苗晚期阶段水体系统平衡改良;本发明针对不同培苗阶段的石斑鱼苗生长代谢特点,通过配合使用的花生麸,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来进行培育石斑鱼苗的水质改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控性强,成本低,能够大大缩短培苗时间,并且能够增加水泥池培苗的成功率和单位面积的出苗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石斑鱼 水质 改良 | ||
【主权项】:
一种培育石斑鱼苗的水质改良法,其特征在于:将石斑鱼培苗水质改良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放卵前阶段、培苗早期阶段、培苗晚期阶段;(1)放卵前阶段:为将石斑鱼卵放置在培苗池前3‑5天,第一天在培苗池内泼洒剂量为50‑80ml/m3的花生麸,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2‑0.3g/m3的枯草芽孢杆菌;之后每日泼洒10‑15ml/m3剂量的花生麸和0.3‑0.5g/m3的光合细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2)培苗早期阶段:为往培苗池放入鱼卵起,至鱼苗鳍条开始收缩的前一天;水色正常则每天以10‑15ml/m3的量向培苗池内泼洒花生麸,同时加入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投喂轮虫;水色很淡就每天泼洒20‑30ml/m3剂量的花生麸,同时加入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投喂轮虫;若水色变淡则每天向池内泼洒花生麸、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次,花生麸的量为10‑15ml/m3,同时加入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投喂轮虫;若水色变浓则每两天向池内泼洒花生麸、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一次,花生麸的量为10‑15ml/m3,同时加入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同时投喂轮虫;若水色很浓则不加花生麸,每天泼洒0.3‑0.5g/m3的光合细菌和0.3‑0.5g/m3的枯草芽孢杆菌一次,同时投喂轮虫;水色浓淡的标准为:夜间通过手电筒垂直照射池水,能见度少于10cm则为水色很浓,能见度在10‑14.9cm则为水色变浓,能见度在15‑19.9cm为正常,能见度在20‑30cm为变淡水色,能见度大于30cm则为水色很淡;(3)培苗晚期阶段:从鱼苗鳍条开始收缩起,到鱼苗鳍条消失并鱼苗长度达2cm及以上;培苗晚期阶段不再泼洒花生麸,每天泼洒一次0.5‑0.8g/m3的光合细菌和0.25‑0.4g/m3的枯草芽孢杆菌;并且每隔1天排出培苗池池水体积的5%,同时加入相同体积的新鲜海水,同时投喂丰年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9907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