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902861.2 申请日: 2017-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8293605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万全利;田经全;王致晶;常武全;李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 万全利
主分类号: A01G18/20 分类号: A01G18/20;A01G18/66;A01G18/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742300 甘***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其中桑枝袋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组成:桑枝屑30‑70份,杂木屑20‑45份,麸皮16‑20份,石膏1份,蔗糖1份,石灰1份,保菇王4份,防霉剂3‑4份;所述的利用上述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栽培前准备;料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期管理:刺孔增氧;脱袋排栽;转色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摘;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栽培的食用菌产品品质明显提升,肉质肥厚细嫩,香气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香菇成分组成中还含有硒,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搜索关键词: 桑枝 袋料栽培香菇 栽培 出菇期管理 食用菌产品 麸皮 重量分数 发菌期 防霉剂 桑枝屑 杂木屑 转色期 蔗糖 灭菌 刺孔 袋料 料袋 肉质 脱袋 增氧 石膏 石灰 香气 接种 香菇 采摘 管理 制作
【主权项】:
1.一种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其中桑枝袋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组成:桑枝屑30‑70份,杂木屑20‑45份,麸皮16‑20份,石膏1份,蔗糖1份,石灰1份,保菇王4份,防霉剂3‑4份;所述的利用上述桑枝袋料栽培香菇的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栽培前准备①场所准备:选择地势干燥,周围无污染,环境清洁的场所,发菌用房可用一般民房或塑料大棚,便于遮光,并配置风扇等设备,出菇场所与发菌场所分开,因地制宜搭建简易大棚或使用养蚕大棚;②菌种选择:秋菇选用L808,冬菇选用908、9108;③栽培时间选择:秋菇于12月份制作料袋,冬菇于3‑4月份制作料袋;④备料辅料的选择:料袋制作前1‑2月开始备料,选用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无霉变的一年生的干桑枝条,用木材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桑枝屑颗粒大小0.3‑0.5厘米;二、料袋制作:选择主料桑枝屑30‑70份,杂木屑20‑45份,麸皮16‑20份;然后选择辅料石膏1份,蔗糖1份,石灰1份,保菇王4份,防霉剂3‑4份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分别与主料混合组成混合料,其混合料与水以比例为40:60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捏团、指缝间不滴水为标注,拌好的料堆在一起闷1‑2h,待料吃透水分后开始装袋;用装袋机装袋,4‑6人一组,流水线作业,要求装料松紧适度,袋壁光滑没有空隙,塑料袋上端预留10厘米左右,然后用塑料绳扎紧扎牢,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结束;三、灭菌:采用常压锅炉灭菌,每次灭菌2500袋‑3000袋。将料袋移至灭菌场所,在确定位置呈“井”字型排列,料袋间留出一定空隙,最上面3‑4层依次以减少袋数收顶,用双层棚膜覆盖;灭菌开始时,旺火猛攻,在4‑6小时内使锅炉内温度迅速上升到100摄氏度,当料堆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开始计时,保持12‑14小时,然后停火闷锅8‑10小时,当锅内温度下降至60摄氏度时趁热出锅,灭菌效果好;四、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打扫清洗和药液喷洒消毒,用75%酒精对接种箱或接种帐、接种用具、操作人员双手擦拭消毒,保持接种环境干净封闭,当料袋温度低于28摄氏度时搬入接种室,菌种瓶在无菌操作箱内开启,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接种箱内接种,用尖头木棒在料袋表面等距离打3个孔,孔径2厘米左右,孔深1.5‑2厘米,将菌块迅速填入接种孔内,填满并略高于孔穴,然后快速套上外套袋,接种结束后及时送发菌室发菌;五、发菌期管理:①消毒排袋:在菌袋入室或棚前,对室内或棚内全面打扫干净,然后用2‑3%的来速尔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再用烟雾剂密闭消毒24小时,消毒结束后,将接种后的菌袋整齐成行排放在室内或棚内,行与行之间保持10cm‑15cm的距离作为操作通道,每行高度10‑12层,长度视室、棚长度而定,并覆盖塑料棚膜保温;②环境条件控制:温度:发菌期间,室内或棚内温度控制在28度以下,第一次翻堆后温度控制再25度以下,第二次翻堆后控制在20‑25度;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光线:排袋后,对发菌室或发菌棚及时用遮阳网遮荫,保持发菌室或发菌棚的黑暗环境;③翻堆拣杂;当菌筒内菌丝直径长到8‑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发菌3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使菌袋感温均匀,发菌一致,发现有杂菌的菌袋,根据污染情况分别处理,对小面积污染绿霉的移到通风、暗光、低温处隔离培养;毛霉污染的,通过加强通风处理;对污染链孢霉的,用塑料袋包裹后移出发菌室,远距离焚烧或深埋;六、刺孔增氧:结合第一次翻堆脱掉外套袋,根据菌丝发育情况适时刺孔增氧,一般刺孔2次,第一次在接种穴周围菌丝完全相连以后进行,用牙签绕接种穴刺孔3‑4个,深度1厘米;第二次在整个菌袋都长满菌丝后进行,用牙签在整个袋面上均匀刺孔30‑50个,深度达到菌袋中心位置,确保菌丝发满发透;七、脱袋排栽:当袋内突起瘤状物占袋面的三分之二,用手触袋有弹性,局部出现棕褐色菌膜时开始脱袋,将菌袋送至出菇场所,用刀片划破袋面后脱下菌袋,然后呈“人”字型整齐斜靠在事先搭好的横架上,菌筒与地面成60‑70度夹角,菌筒间距保持3‑4厘米,上盖塑料膜膜保温保湿,脱袋时控制好环境温湿度,保持温度18‑22度,湿度75‑80%;八、转色期管理:脱袋后3‑5天内,薄膜内温度控制在18‑22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薄膜内有凝结的小水珠时,及时揭去上盖薄膜,当菌筒表面长出一层气生菌丝时,每天通风换气1次,时间20分钟,若温度超过25度,每天早晚揭膜,通风降温,当菌筒表面长满绒毛状菌丝后,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时间0.5小时,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经过1周后,菌筒表面产生茶色小水珠,菌膜逐渐加深,色泽转深,此时及时喷水冲洗掉褐色分泌物,同时,采取白天密闭薄膜保温,夜间通风降温,人为创造干湿交替环境,增加散射光刺激等措施,确保顺利完成转色过程;九、出菇期管理:根据各个季节的气候特点,重点控制好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线,菇棚内温度保持13‑18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有一定散射光照射;当采完第一潮菇后,停止喷水,养菌7‑10天,待菌筒菇蒂发白转至红褐色时,随即进行冷热刺激和干湿交替处理;当采完两潮菇菌筒重量明显下降时,用注射器给菌筒注入干净的自来水或井水,或将菌筒浸入干净水中使其吸水膨胀,在按前述方法进行管理;十、采摘:当菇朵边沿内卷,菌幕断裂,菌盖尚未展开时为最佳采收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全利,未经万全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0286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