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逼近法升温测定溶液比热容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81826.4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7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宋清诗;张辉;张永杰;刘应书;刘志强;张宣凯;陈国军;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采用逼近法升温测定溶液比热容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比热容测定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内管溶液加热系统、外管自动逼近升温系统、外管真空绝热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溶液内置加热棒持续加热溶液,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用磁力搅拌子搅拌内管溶液,使内管中温度场均匀。采用继电器控制外管加热电路通断,使外管温度始终与溶液温度逼近,阻止溶液以热传导形式与环境进行热交换。同时辅以抽真空、加保温层等措施,保证溶液不向环境中散热,加热棒加热量即全部用于内管溶液加热系统升温。利用公式Q=Pt=cm△T,测出溶液比热容,其中P是加热体的发热功率,由功率表直接测出。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自动进行外管温度控制,辅以PID算法,控制精度高。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逼近 升温 测定 溶液 热容 装置 测试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采用逼近法升温测定溶液比热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溶液加热系统、外管自动逼近升温系统、外管真空绝热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其中,内管溶液加热系统包括内管(7)、加热棒(17)、热电偶(15)、加热棒套管(16)、胶塞(10)、磁力搅拌子(18)、内管密封圈(11)、圆锥体(19);内管密封圈(11)中间有一圈凹槽,内管(7)管口(12)处有一圈凸起(9),嵌入密封圈(11)凹槽中;在内管密封圈(11)中心位置打孔,加热棒(17)及加热棒套管(16)穿过内管密封圈(11)上的孔,加热棒套管(16)中放有硅油,硅油上部留有一定防止硅油受热膨胀的空间,加热棒套管(16)顶部由胶塞(10)封住,胶塞(10)上打孔,使加热棒(17)深入到套管(16)底部,加热棒套管(16)高度略高于内管(7)底部的磁力搅拌子(18);热电偶(15)略高于加热棒(17),防止测量温度被影响;磁力搅拌子(18)在内管(7)底中间部位;内管(7)底部有圆锥体(19)在外支撑,防止抽真空时内管(7)从内管密封圈(11)脱落,圆锥体(19)与内管(7)底部为点接触,防止内管(7)通过圆锥体(19)向外导热;外管自动逼近升温系统包括外管(14)、外管密封圈(8)、加热片(6)、侧壁保温材料(4)、底部保温材料(20)、侧壁热电偶(5);外管密封圈(8)中间有一圈凹槽,外管(14)管口处有一圈凸起(13),嵌入外管密封圈(8)凹槽中;外管(14)外壁一周及底部均包裹加热片(6),加热片(6)外侧包裹侧壁保温材料(4)及底部保温材料(20);外管(14)内壁中间部位粘有侧壁热电偶(5);加热片(6)电路串联继电器,控制加热片(6)供电电路的通断,以实现外管(14)温度与溶液温度的逼近;外管真空绝热系统包括宝塔嘴(3)、压力表(2)、真空泵(1),外管(14)中下部有宝塔嘴(3),宝塔嘴(3)可使连接管道与宝塔嘴(3)连接处贴紧,防止漏气;宝塔嘴(3)与压力表(2)相连,当真空度高于50kPa时阀门自动关闭,当真空度低于50kPa时阀门自动开启;压力表(2)连接真空泵(1),用于将内管(7)、外管(14)之间抽真空,防止溶液热量以对流形式向环境散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功率表、温度变送器、USB转换器、上位机、继电器(21);内管(7)中加热棒(17)连接功率表,测得加热功率,并通过USB转换器连接上位机;内管(7)中的热电偶(15)及外管(14)内壁的侧壁热电偶(5)分别连接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再将信号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计算机程序采用PID算法控制继电器(21),自动保持外管(14)温度与溶液温度时刻逼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8182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