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入口黑洞效应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1967.8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查利君;余小强;林伟;蔡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智联信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155;G06T7/33;H05B47/105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36111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入口黑洞效应评价方法、系统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在隧道入口的内部按照预设间隔进行布置预定数量的标靶,并在隧道入口的外部通过工业相机对所述标靶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采集的标靶图像中的标靶可见数进行计算隧道入口的行车视距;以及根据隧道入口的限速值进行计算停车视距;然后将所述行车视距与所述停车视距进行比对分析:当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时,则判断为存在黑洞效应,并进一步根据标靶可见数进行划分黑洞效应的等级;当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时,则判断为不存在黑洞效应,并进一步根据标靶可见数进行划分照明亮度的等级;从而定量地给出“黑洞效应”评估结果,以根据评估结果对隧道入口照明制定对应的调光策略。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入口 黑洞 效应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隧道入口黑洞效应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隧道入口的内部按照预设间隔进行布置预定数量的标靶,并在隧道入口的外部通过工业相机对所述标靶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所述标靶图像,并根据所述标靶图像中的标靶可见数进行计算隧道入口的行车视距;b.根据隧道入口的限速值进行计算停车视距;c.将所述行车视距与所述停车视距进行比对分析:当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时,则判断为存在黑洞效应,并进一步根据标靶可见数进行划分黑洞效应的等级;当行车视距≥停车视距时,则判断为不存在黑洞效应,并进一步根据标靶可见数进行划分照明亮度的等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智联信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智联信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2196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隐藏垃圾箱的环保型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