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5312.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0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齐晓宁;宋凤斌;刘胜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涉及一种玉米与马铃薯栽培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方法对于光能利用不充分,土壤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一、整地;二、种子选择及处理;三、田间配置;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五、科学施肥;六、精细管理;七、适时收获。比单作玉米相比,本发明方法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5%,土壤全氮含量增加6.4%;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群落数量增加15.4%,菌根真菌群落增加32.6%。本发明马铃薯产量8700kg/hm2,玉米产量11395kg/hm2,玉米、马铃薯合计增收4590元/hm2。本发明由于玉米和马铃薯种植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马铃薯 间作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整地:秋季收获后,进行耕整地,耕翻深度20‑30cm,打破犁底层,冬季蓄水保墒;二、种子选择及处理:选用优质、高产、安全成熟、抗逆性强且耐密玉米品种,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3天,播种前10天进行1‑2次发芽试验,选择应用发芽率在90%以上的玉米种子,播种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或直接选择包衣种子,选择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分枝少、匍匐茎短且结薯集中的马铃薯品种;三、田间配置:玉米种植垄距是2米1个种植条带,每个种植条带由大行距1.6米和小行距0.4米组成,在0.4米小行距上播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在1.6米大行距中间栽植2行马铃薯,马铃薯行距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玉米相距50cm,马铃薯的播种深度为10‑12cm;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马铃薯的播种期是在气温稳定通过5‑7℃时,在马铃薯播种前30天对马铃薯选种,进行马铃薯催芽,催芽温度稳定在15℃、相对湿度55%~65%,遮光,当马铃薯芽长到1.4~1.6厘米时即可切芽播种,马铃薯播种后覆盖地膜;当春季地表以下5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进行玉米播种,玉米株距14‑16cm,播种深度3‑4cm,深浅一致,播种后及时镇压;五、科学施肥:马铃薯采用一次性施肥,每公顷施肥量为N 100kg、P2O5 90kg和K2O 120kg,当马铃薯生长到块茎形成期,喷施1次叶面肥;玉米采用基肥+追肥方式2次施入,基肥为每公顷N 80kg、P2O5 120kg和K2O 120kg,播种同时施入基肥;玉米拔节前进行追肥,追肥量为每公顷N 120kg,将肥料侧施于玉米苗的外侧8‑10cm,施肥深度8‑10cm;六、精细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在地膜打孔引苗,并用土封好孔口,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施用多效唑;玉米3‑4叶时,去除病苗和弱苗,玉米6‑10片叶时,喷施生长调节剂;七、适时收获: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玉米;当马铃薯植株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进行收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9531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补铁油菜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产多抗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