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43954.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兴;池景良;陈飞;廉清皓;冀宝营;孔令新;王静;孟庆国;贾力伟;冯建;张伟;钟丽娟;杨普佳;张志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朝阳雨润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21225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2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占地面积小、出菇率高、节水、能实现生态循环及有机互补的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步骤如下:配料、过筛、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发菌培养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8层以下;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间栽枣树,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枣树通过设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 | ||
搜索关键词: | 枣树 香菇 发菌培养 塑料膜 遮阳网 大枣 间作 滴管 钢筋骨架结构 栽培 出菇管理 钢筋骨架 供水问题 喷水设施 生态循环 通风换气 香菇生产 节水 出菇率 出菇棚 井字型 通风器 灭菌 有机肥 吊架 发菌 过筛 鸡粪 降解 菌棒 菌袋 菌糠 棚顶 下层 悬吊 装袋 发酵 接种 疏散 腾空 栽植 上层 摆放 | ||
【主权项】:
1.香菇间作大枣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n1)配料/n按照重量百分比木屑81%~79%、麦麸18%~20%、石膏1%配制营养料,所述营养料含水率55%~60%,所述木屑是枣树修剪的枝叉粉碎制得;/n2)过筛/n营养料过6厘米~8厘米的网筛,去除大块木屑和杂质,使用拌料机在水泥或砖地上拌料,混合均匀,并确保水分均匀;/n3)装袋/n 拌好的培养料经过2小时~3小时的闷堆后,使用装袋机及时装袋,将菌袋装紧,使用扎口机或手工扎口,轻拿轻放,高温生产时日料日清;/n4)灭菌/n当天装料当天灭菌,以免料变酸变质,排出冷气,防止人为造成灭菌死角;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小时-36小时;/n5)接种/n将灭菌后的菌棒移入事先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棚中冷却,待料温降到20℃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求用菌种堵实菌穴并高于袋面3毫米~5毫米,呈钉子帽状,接种后用胶带纸或地膜封好菌穴口;/n6)发菌培养/n6.1)发菌棚空气湿度控制在40%~65%,菌袋温度控制在10℃~24℃,棚内地面每平方米摆放60棒~80棒,菌垛高度不超过12层,两排留出20~40厘米通道;/n6.2)刺孔增氧、转色管理/n6.3)越夏管理/n越夏时发菌棚内菌棒疏散为每平方米40袋~50袋,菌袋两两一层上下交替呈井字型摆放,高度在8层以下;棚上腾空搭遮阳网遮阴,棚顶加设通风器,同时备好喷水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n7)出菇管理/n7.1)出菇棚及出菇排架的搭建/n出菇棚采用钢筋骨架结构,钢筋骨架下悬一层吊架,层间距75cm~85cm,春秋季上层为遮阳网加塑料膜,下层悬吊一层塑料膜;夏季上层只盖遮阳网,下层一层塑料膜;在距地面120cm高度位置设放风口,外层塑料膜通过放风器上下滑卷,决定放风量的大小;放风口内衬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架式菇;/n出菇排架采用架式菇结构,层间距0.3米~0.35米,架间横向行距0.85米~0.95米,纵向间距1.15米~1.25米,每个行架架宽0.85米~0.95米,每层搭设4根拉线或细绳,每层架摆放2行香菇菌袋,每袋香菇菌带相距0.12米~0.15米,每架两端用地锚固定;每栋菇棚的两边留有0.7米~0.9米的作业道,方便管理和采摘;/n7.2)间栽枣树/n在搭建的设施食用菌栽培棚间空隙留有2.4米~2.6米宽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上每隔2.4米~2.6米栽植一颗成年株枣树,树冠离地面1.2米以上,便于香菇棚通风换气; 枣树通过设置在枣树上地表的节水滴管和设施内水的渗透解决供水问题;/n7.3)脱袋排场:菌棒完全达到生理成熟进行脱袋催菇/n7.4)出菇管理/n7.4.1)刺激出菇:菌棒培养达到生理成熟后,转色达到80%以上时,给以10℃~15℃的温差刺激,菌棒排放区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充分利用昼夜温差,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再受散射光的刺激,原基分化成带有菌盖、菌柄的菇蕾,逐渐长大成为香菇;棚内顶采用喷雾调湿,利用棚内下层塑料膜控温、保湿,气温在23℃以上早中晚通风并喷雾,当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喷雾一次;/n7.4.2)菇蕾培养:形成菇蕾后,通风时结合喷雾,保持空气湿度为85%~90%,防止菇蕾枯死;/n7.4.3)出菇:夏菇采摘前24小时不喷水喷雾,以减少菇体的含水量,延长保鲜时间;采摘并轻放周转筐里,及时放入保鲜库打冷降温保存;/n7.4.4)养菌管理:出菇后及时清理菌棒上的死菇及菇根,尽量减少喷水,湿度控制在85%~90% ,复壮养菌;养菌20天~25天,菌棒恢复硬度、菇脚坑转为红褐色,达到出菇条件时,注水催蕾,进行下一茬出菇管理;/n7.4.5)香菇生产后变为菌糠,按照重量比0.45:0.55~0.55:0.45掺鸡粪发酵降解后制得有机肥,春季给枣树环施,所述环施是在枣树树干周围70cm处挖封闭的30cm深的环形沟,填入制得的有机肥填并覆土。/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朝阳雨润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朝阳雨润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4395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树木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硒猴头菇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