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1766.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0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梅向东;翁爱珍;王安佳;王留洋;折冬梅;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02 | 分类号: | A01N37/02;A01N31/02;A01N53/08;A01N25/10;A01M1/10;A01P7/04;A01P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农用化学品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两亲性共聚物,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胶束,通过电纺技术制成纳米农药。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易得,使用的两亲性共聚物有很好的环境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没有残留风险,而且降解产物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农药粒径较小且较为均一,渗透性较好,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延长了旋幽夜蛾性信息素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持效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蛾 诱杀 组合 及其 纳米 制剂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幽夜蛾性信息素,两亲性共聚物和杀虫剂;所述旋幽夜蛾性信息素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所述两亲性共聚物为ε‑聚己内酯和聚乙二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8176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