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海藻渣制备的培养基发酵生产裂殖壶菌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4277.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38;C12P19/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海藻渣制备的培养基发酵生产裂殖壶菌的工艺;本发明以海藻渣为原料诱导纤维素酶,海藻渣事先经过盐酸及复合酶预处理后,可以降低海藻渣粗纤维,提高海藻渣的利用率,通过对海藻渣进行废物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藻渣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出的能利用海藻渣制备的培养基的高产菌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酵产生大量发酵产物,且菌株的生长繁殖能力强,能够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海藻渣粗纤维降解产生的糖液可直接作为含DHA微藻生长的营养液或其他藻类等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具有循环经济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海藻 制备 培养基 发酵 生产 裂殖壶菌 工艺 | ||
【主权项】:
1.利用海藻渣制备的培养基发酵生产裂殖壶菌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海藻渣干粉的制备:a、将新鲜海藻打浆至无明显块状物,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并对海藻进行70-80℃加热,加热1-1.5h,再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管放置在离心机中离心4000-5000r/min,取沉淀物,重复3-5次,收集海藻渣;b、将海藻渣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液A,再向混合液A中加入盐酸溶液,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节至6.4-7.4,得混合液B;c、向混合液B中添加质量为海藻质量1%-5%的复合酶,在32-42℃温度范围内酶解22-26h,得混合液C;d、收集混合液C中的沉淀物,在烘箱中80-90℃干燥6-8h,得到破壁后的海藻渣干粉;步骤二、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选取海藻渣腐烂部位,接种于蒸馏水和步骤d中的海藻渣干粉配制成的匀浆培养液中,再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和刚果红鉴定后筛选出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步骤三、产酶条件的优化:将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进行产酶条件的优化,探讨不同的pH、温度、氮源、底物浓度、摇床速度、培养时间对海藻渣纤维素的分解及寡糖积累的影响,确定产生寡糖的最优发酵条件;步骤四、培养含DHA微藻的糖化液:利用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处理海藻渣,过滤剩余海藻渣纤维素及珍珠岩,检测纤维素降解率,糖化液可直接作为含DHA微藻的培养基的碳源添加使用;步骤五、培养基的配制:采用经过沉淀过滤的淡水、海水、酵母膏和步骤四中的糖化液为原料,配制后的培养基含盐量为0.5-1%、含糖量为8-17%、酵母膏0.2-0.5%;步骤六、培养基灭菌:用蒸汽对生产设备、管道等物料接触表面以及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冷却至25-32℃;步骤七、接种:将所选择的菌株经过一级、二级扩培后接种于灭菌完成后的培养基中;步骤八、恒温发酵:接种后培养基置于密闭的发酵罐中,恒温发酵过程进行不间断的均速搅拌,同时按每吨物料3-6m3 /min的速度供给空气,发酵时间为30-40h;步骤九、菌粉收集:将发酵完成的发酵液置于高速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含有一定水份的菌粉再经过烘干,烘干后装入容量密封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34427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