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刚度变阻尼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5350.4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毕凤荣;曹荣康;马腾;刘博;李鑫;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0 | 分类号: | F16F9/50;F16F9/5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刚度变阻尼减振器,包括缸筒2和置于其内的传力弹簧12,缸筒2内放置有变刚度机构,拉力弹簧12置于变刚度机构的上方,变刚度机构的主体由硅钢片14与磁流变弹性体薄片15相互叠加组成,在变刚度机构主体的侧面设置有下线圈绕组3,缸筒2的底部作为减振器固定端;拉力弹簧12的上端与活塞16相连,活塞16作为减振器活动端,在拉力弹簧12上方设置有超磁致伸缩环状体,活塞16上带有挡体17,环状体位于拉力弹簧12与挡体17之间并与活塞16下部及挡体17相配合,在环状体的侧面设置有上线圈绕组8,上线圈绕组的外周通过摩擦片9与缸筒2相接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阻尼 减振器 | ||
【主权项】:
一种变刚度变阻尼减振器,包括缸筒(2)和置于其内的传力弹簧(12),其特征在于,缸筒(2)内放置有变刚度机构,拉力弹簧(12)置于变刚度机构的上方,变刚度机构的主体由硅钢片(14)与磁流变弹性体薄片(15)相互叠加组成,在变刚度机构主体的侧面设置有下线圈绕组(3),缸筒(2)的底部作为减振器固定端;拉力弹簧(12)的上端与活塞(16)相连,活塞(16)作为减振器活动端,在拉力弹簧(12)上方设置有超磁致伸缩环状体,活塞(16)上带有挡体(17),环状体位于拉力弹簧(12)与挡体(17)之间并与活塞(16)下部及挡体(17)相配合,在环状体的侧面设置有上线圈绕组(8),上线圈绕组的外周通过摩擦片(9)与缸筒(2)相接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01535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