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耐久性能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97672.X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0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君;吕正;潘超;周冬冬;吕珑杰;蔡志江;金林梦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耐久性能实验装置,其包括底座,底座的四角位置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三导柱和第四导柱,第二导柱和第三导柱之间的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五导柱;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之间设置有第一施力机构,第三导柱和第四导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施力机构,第三导柱和第五导柱之间设置有第三施力机构,第一施力机构、第二施力机构、第三施力机构的端部均与配重块固定连接,配重块与底座上部的固定座共同对凸轮轴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对凸轮轴进行有效的定位和位置调整,避免耐久性试验的不精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凸轮轴 耐久 性能 实验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耐久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四角位置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柱(111)、第二导柱(112)、第三导柱(113)和第四导柱(114),第二导柱(112)和第三导柱(113)之间的底座(10)上还设置有第五导柱;第一导柱(111)和第二导柱(112)之间设置有第一施力机构,第三导柱(113)和第四导柱(114)之间设置有第二施力机构,第三导柱(113)和第五导柱之间设置有第三施力机构,第一施力机构、第二施力机构、第三施力机构的端部均与配重块(4)固定连接,配重块(4)与底座(10)上部的固定座(2)共同对凸轮轴(6)进行定位;第一施力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21),第一固定板(121)的两端固定在第一导柱(111)和第二导柱(112)的上部,其上部设置有第一丝杠(16),第一丝杠(16)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手柄(17),第一丝杠(16)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一升降板(131),第一升降板(131)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导柱(111)和第二导柱(112)上,第一升降板(131)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4),第一滑轨(14)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151),第一滑块(151)的前端固定有第一调节座(153),第一调节座(153)上设置有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一转动件(311),第一转动件(3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施力杆(312),第一施力杆(312)与配重块(4)铰接;第二施力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123),第二固定板(123)的两端固定在第三导柱(113)和第四导柱(114)的上部,其上部设置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手柄,第二丝杠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升降板(133),第二升降板(133)的两端套设在第三导柱(113)和第四导柱(114)上,第二升降板(133)上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152),第二滑块(15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调节座,第二调节座上设置有第二气缸(33),第二气缸(33)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施力杆,第二施力杆与配重块(4)铰接;第三施力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板(122),第三固定板(122)的两端固定在第三导柱(113)和第五导柱(115)的上部,其上部设置有第三丝杠,第三丝杠的上端固定有第三手柄,第三丝杠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三升降板(132),第三升降板(132)的两端套设在第三导柱(113)和第五导柱(115)上,第三升降板(132)上设置有下部滑轨(320),下部滑轨(320)上设置有下部滑座(154),下部滑座(154)上滑动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的前端固定有第三调节座,第三调节座上设置有第三气缸(32),第三气缸(32)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三转动件,第三转动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施力杆,第三施力杆与配重块(4)铰接;固定座(2)包括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第一支座(21)上铰接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上部设置有固定架(201),第二支座(22)上铰接有摆动座(24),摆动座和第二支座(22)之间设置有定位件(25),摆动座(24)上固定有调节螺杆(23),调节螺杆(23)与固定板(20)铰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39767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