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01618.4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艺蓉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其结构包括门、窗户、房屋框架、斜顶层、立柱斜架、上横梁、减震固架、中梁、支柱、墙体,所述房屋框架为长方体结构顶部设有斜顶层,所述减震固架由上连接板、钻孔、铅芯棒、伸缩弹簧、上缓震板、加强筋、下连接板、下缓震板组成,所述上缓震板通过伸缩弹簧连接下缓震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减震固架,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固定在中梁的中央处,当发生地震时由铅芯棒通过伸缩弹簧往左右两侧弹开,铅芯棒则会从钻孔延伸至上连接板稳固中梁的方向,通过加强筋进行加固,结合上缓震板与下缓震板,从而减轻中梁的坍塌力度,避免房屋整栋坍塌,使受伤人员可躲在角落处等待救护人员营救。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建筑 房屋 | ||
【主权项】:
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其结构包括门(1)、窗户(2)、房屋框架(3)、斜顶层(4)、立柱斜架(5)、上横梁(6)、减震固架(7)、中梁(8)、支柱(9)、墙体(10),所述房屋框架(3)为长方体结构顶部设有斜顶层(4),房屋框架(3)底部截面与侧面相互垂直为直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框架(3)的高度为3m侧面设有墙体(10),所述墙体(10)的高度与房屋框架(3)相等,所述门(1)为长方形高度为2.3m共有两个分别设在墙体(10)左右两侧表面中央,所述窗户(2)为正方形边长为1.6m,共有4个分别设在墙体(10)左右两侧,所述窗户(2)与门(1)之间的距离为2m,所述斜顶层(4)为长方形共有2个底部分别设在房屋框架(3)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立柱斜架(5)为长方体结构呈等距排列设在斜顶层(4)底部,所述斜顶层(4)与立柱斜架(5)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所述上横梁(6)为长方体结构与斜顶层(4)长度相等,所述上横梁(6)通过立柱斜架(5)连接斜顶层(4),所述减震固架(7)设在中梁(8)表面中央,所述减震固架(7)通过中梁(8)连接墙体(10),所述中梁(8)共有2个分别设在房屋框架(3)前后两侧,所述中梁(8)与支柱(9)相互垂直为直角,所述支柱(9)为长方体结构高度为2m与墙体(10)相互平行,所述支柱(9)通过中梁(8)连接墙体(10),所述减震固架(7)由上连接板(701)、钻孔(702)、铅芯棒(703)、伸缩弹簧(704)、上缓震板(705)、加强筋(706)、下连接板(707)、下缓震板(708)组成,所述上连接板(701)为椭圆形直径为5cm焊接在钻孔(702)左侧,所述铅芯棒(703)为圆柱体结构左侧贯穿钻孔(702)右侧,所述上连接板(701)通过钻孔(702)连接铅芯棒(703),所述铅芯棒(703)长度为10cm与伸缩弹簧(704)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伸缩弹簧(704)表面为圆形且直径与上连接板(701)相等为5cm,所述钻孔(702)通过铅芯棒(703)连接伸缩弹簧(704),所述上缓震板(705)为长方体结构与下缓震板(708)形状相同且长度相等为17cm,所述上缓震板(705)通过伸缩弹簧(704)连接下缓震板(708),所述加强筋(706)与伸缩弹簧(704)采用过盈配合,所述下连接板(707)与上连接板(701)形状相同,所述下连接板(707)与上连接板(701)直径相等为5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艺蓉,未经王艺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90161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固定单根五极滑触线装置
- 下一篇:同轴线编织与铜条无压力焊接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