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9362.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彭争荣;王素娥;刘青红;刘巍;祖映翔;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G05B1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周跃仁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负氧离子发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主控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等。本发明通过负离子调节模块以调节负离子能量的强弱以及负离子产生量的大小等,实现对负离子频率、输出量的可控性输出;同时通过异常检测模块,可以及时准确的知晓负离子发生器本身故障带来的异常放电,为进一步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带来了便利;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省电,节约能源。 | ||
搜索关键词: | 负离子 负氧离子发生器 电源控制模块 异常检测模块 负离子产生模块 控制系统 主控模块 负离子发生器 负离子产生 负离子能量 直流低电压 故障排除 市电转化 异常放电 输出 可控性 输出量 省电 强弱 调度 供电 便利 节约 能源 | ||
【主权项】:
1.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市电转化为稳定的直流低电压输出进行供电;主控模块,与电源控制模块、负离子调节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异常检测模块连接,用于调度各个模块正常工作;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无线通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基站根据现有的某种信道估计方法,获得基站、中继和用户任意节点之间的信道信息,基站第i根天线与中继的信道,基站第i根天线的信道与用户j和中继与用户j的信道分别记为fi,hij和gj;第二步,基站取第一跳和第二跳信道增益的平方值,分别乘上适当的系数α和β,记
基站联合选择最佳的天线和用户,基站天线数为M,用户数为N;
基站广播一个标识信号,用户接收到此信号,除用户j*在以下步骤中工作外,其他用户不工作;第三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一时隙内,基站的第i*根天线广播信息x1,中继和用户j*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1)和
第四步,在协作通信的第二时隙内,用户j*广播信息x2,中继和基站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分别为yR(2)和
第五步,协作通信的第三时隙内,中继分别将第一、二时隙内接收的信号乘以放大系数后合并,得xR=η1yR(1)+η2yR(2),并广播给基站和用户,基站和用户j*接收的信息分别为
和
式中
ξ为中继发送第一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1‑ξ为中继发送第二时隙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P为各节点的发射功率;第六步,由于基站和用户已知自己发送的信息,可以从第三时隙内接收到的叠加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得到![]()
基站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2)和
用户j*通过最大比合并合并接收的信号yR(1)和
得到
和
nR(1),nR(2),
和
为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N0的复高斯分布的高斯白噪声;第七步,用最大似然检测对
和
分别进行检测,基站和用户j*就分别获得了对方所发送的信息
和
负离子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RC桥式振荡电路外部引入负反馈实现稳幅;负离子产生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负离子调节模块所输出的振荡信号,根据所输入的振荡信号生成不同频率和不同输出量的空气负离子;异常检测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监测负离子发生器的异常放电情况;所述异常检测模块读取数据,进行叠前交错网格正演并保存正演记录,具体包括:第一步,根据稳定条件下式、频散条件结合原始检测数据设置网格空间步长、时间步长,频散条件最短波长达到6个网格以上:
其中,Δt,Δx,Δz为时间步长和x,z方向的步长,Vp,Vs为纵、横波速度;第二步,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定义二维模型的大小,定义参数并初始化;第三步,读取检测数据参数和给定子波,设置的炮点位置,计算边界区域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衰减系数;边界区域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与离它最近的内部区域网格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相等,内部区域的衰减系数为0,边界区域的衰减系数根据下式计算:d(x)=(3Vmax/2PML)*log10(1/R)*(x/PML)*(x/PML)d(z)=(3Vmax/2PML)*log10(1/R)*(z/PML)*(z/PML);其中Vmax为最大纵波速度,PML为匹配层宽度,x为横向距离,z为纵向距离,R为理想的边界反射系数,R取为0.000001,d(x)、d(z)不等于零时表示衰减,当d(x)、d(z)等于零时表示不衰减;第四步,设置应力变量、速度变量的初始值为0;第五步,根据设置的炮点位置,对相应网格点处对应力或速度给相应时间点的子波值;第六步,根据下式计算内部区域应力分量;其中弹性参数λ、μ根据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算出:
第七步,根据下面三个公式计算边界区域应力分量;其中弹性参数λ、μ根据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算出,d(x)、d(z)由公式
算出:![]()
![]()
第八步,根据下式计算内部区域速度分量;
第九步,根据下式计算边界区域速度分量;![]()
第十步,更新应力分量和速度分量,进行下一次时间循环重复第五步‑第十步直到最大时间为止,输出相应炮点位置的叠前正演记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3936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等量火花塞电阻粉加粉机
- 下一篇:低压配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