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微胶囊内结晶制备膜包覆晶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879.9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6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靖涛;黄炎;孟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12 | 分类号: | B01J13/12;B01J13/16;B01D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通过微胶囊内结晶制备膜包覆晶体的方法。本发明先以界面聚合的方法将含有待结晶物质的溶液进行微胶囊包裹,即先利用微通道内剪切作用或者直接的搅拌作用形成液滴,再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界面发生的聚合反应,对液滴进行包覆,形成微胶囊。再利用微胶囊高分子壁材的通透性,即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只能透过水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蒸发溶剂形成晶体,从而实现胶囊内的可控结晶操作。然后将制备好的微胶囊通入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根据所选溶剂的沸点选择相应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实现胶囊内的结晶过程,得到满足条件的晶体。晶体形成后,再对微胶囊进行冻干处理,彻底脱除溶剂,此时微胶囊囊壁皱缩,从而实现对晶体的膜包覆。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微胶囊 结晶 制备 膜包覆 晶体 方法 | ||
【主权项】:
1.通过微胶囊内结晶制备膜包覆晶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1)在常温常压下,选择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一种作为分散相,另一种作为连续相,分散相和连续相的体积比为1:2‑3;分散相中加入待结晶物质,使其达到该温度下的饱和状态,再向分散相中加入参与聚合反应的第一种单体,表面活性剂;连续相等体积配制两份,一份不加聚合物单体,用来与使分散相分散成液滴;另一份加入参与聚合反应的另一种单体;2)将分散相分散于未加单体的连续相中,再加入另一连续相与分散相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生成稳定的胶囊形态;3)将稳定后的胶囊通入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结晶操作,用恒温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控温,待结晶物质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4)晶体形成后,将蒸发皿转移至深冷低温箱中,将微胶囊冻实,再将蒸发皿放入冻干机中,对微胶囊冻干处理,直到彻底脱除溶剂,此时微胶囊囊壁皱缩,对晶体形成包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4987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相容的紫胶纳米颗粒及其分散液
- 下一篇:一种管式通用型氯化微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