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材料和塑胶材料的强力结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9343.8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1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才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美力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C23F1/20;C23F1/36;C23G1/24;C23G5/00;C25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45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纳米孔的处理方法以及一种金属材料和塑胶材料的强力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工件,并将工件安装在挂具上;S2、前期处理:将工件水洗:除去工件表面的灰尘或者加工后残留的碎屑;接着做S3、预成孔处理‑化学腐蚀、S4、成孔处理‑电解、S5、后期处理、S6、浸泡处理,以完成整个实验。本发明通过在预成孔处理时采用化学腐蚀,然后在成孔处理时采用电化学腐蚀,能够适用于不同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如较硬的铝合金AL6061‑T6表面上获得均匀的纳米级孔洞,并且通过在成孔处理之后进行浸泡处理,通过在胺类化合物中中进行浸泡,可以增强铝合金材料与胶液之间的粘接程度。 | ||
搜索关键词: | 成孔 浸泡 铝合金材料 金属材料 化学腐蚀 塑胶材料 胺类化合物 电化学腐蚀 铝合金表面 纳米级孔洞 工件安装 工件表面 后期处理 前期处理 纳米孔 铝合金 挂具 胶液 碎屑 粘接 电解 残留 加工 | ||
【主权项】:
1.一种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纳米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工件,并将工件安装在挂具上;S2、前期处理:(1)将工件水洗:除去工件表面的灰尘或者加工后残留的碎屑;(2)将除尘之后的工件进行除油:将装有工件的挂具放入中性脱脂剂中进行脱脂,脱脂温度为55‑65℃,脱脂时间为2‑10分钟;(3)将脱脂后的工件放进清水中进行清洗,反复冲洗2‑3次,清洗之后进行烘干处理;S3、预成孔处理‑化学腐蚀:(1)酸腐蚀:将经过步骤S1处理之后的工件放入酸溶液中进行腐蚀,保持酸腐蚀的温度为30‑50℃,酸腐蚀的时间为2‑10分钟;(2)将经过酸腐蚀之后的工件放入清水中充分进行清洗,除去工件表面的酸液,清洗之后进行烘干处理;(3)碱腐蚀:将经过酸腐蚀并且烘干之后的工件放入碱溶液中进行腐蚀,保持碱腐蚀的温度为30‑40℃,碱腐蚀的时间为0.5‑10分钟;(4)将经过碱腐蚀之后的工件放入清水中充分进行清洗,除去工件表面的碱液,清洗之后进行烘干处理;S4、成孔处理‑电解:(1)第一次电解处理:将经过化学腐蚀之后的工件放入酸性电解液A中阳极处理,电解电压为12V,时间为10‑20分钟;(2)先利用纯水对经过第一次电解之后的工件进行清洗,除去工件表面的电解液,然后将工件使用热水清洗,清洗之后进行烘干处理;(3)第二次电解处理:将第一次电解处理之后的工件放入酸性电解液B中阳极处理,电解电压为12V,时间为10‑20分钟;(4)利用纯水将经过第二次电解处理之后的工件进行清洗,除去工件表面的电解液,清洗之后进行烘干处理;S5、后期处理:(1)中和处理:将经过步骤S4处理之后的工件放入中和剂中浸泡处理2‑10分钟;(2)将经过中和处理之后的工件放入纯水中进行清洗,清洗温度为70‑90℃;(3)最后,将工件放入烘干箱内烘烤10‑30分钟,烘烤的温度为60‑80℃;S6、浸泡处理:将成孔之后的金属放入化学溶液A中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时间为30‑50分钟,浸泡温度为40‑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美力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美力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2934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