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952.9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嘉辰;王力农;宋斌;张秋实;方雅琪;李恩文;侯显洲;蔡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N27/9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长间隙放电技术,具体涉及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COMSOL软件建立棒电极间隙模型;步骤2、确定放电路径及其长度d;步骤3、设置等效流注空间电荷;步骤4、设置边界条件,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步骤5、划分网格并计算棒电极表面最大电位U;步骤6、计算间隙特性函数R;步骤7、计算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该计算方法通过在COMSOL中对棒电极间隙模型进行电位计算,计算出间隙特性函数后,根据连续先导起始模型与放电电压计算模型计算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与传统间隙放电试验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与人力、物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棒电极 放电电压 操作冲击 正极性 间隙模型 间隙特性 边界条件 电位计算 放电技术 放电路径 工程意义 计算模型 间隙放电 空间电荷 模型材料 起始模型 时间成本 最大电位 长间隙 网格 先导 节约 试验 赋予 | ||
【主权项】:
1.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COMSOL软件建立棒电极间隙模型;步骤2、确定放电路径及其长度d;步骤3、设置等效流注空间电荷;步骤4、设置边界条件,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步骤5、划分网格并计算棒电极表面最大电位U;步骤6、计算间隙特性函数R;步骤7、计算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4695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