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5596.3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城;欧志特;高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突破传统叉车配件的工艺形式,适用于生产转向桥和机架等,包括对各钢板进行铣削和车削加工,使各钢板的宽度都大于等于配件成品的宽度,各钢板的长度都大于配件成品的长度,各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有熔池出现,会使钢板的厚度相较最初发生变化,而为了避免配件成品的厚度过大,使各钢板的厚度之和略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产生的厚度差距待焊接过程中通过熔池的宽度来进行补偿;利用焊接机组对各钢板进行焊接制成配件坯板。如此,本发明加工精度高,且加工的配件成品在结构内产生稳定弹性内应力,可增强配件成品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 钢板 焊接过程 精密制造 叉车 熔池 焊接 抗冲击性能 车削加工 传统叉车 工艺形式 厚度差距 稳定弹性 增强配件 转向桥 坯板 铣削 加工 机组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依次排列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2)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铣削和车削加工,使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宽度都大于等于配件成品的宽度,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长度都大于配件成品的长度,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3)利用焊接机组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焊接制成配件坯板;在焊接过程中,将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组成第一组焊接板,将所述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组成第二组焊接板;所述焊接机组包括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限位施力装置,进行填充熔化钢液的钢液填充装置,罩设在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外的密封罩,对密封罩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装置,以及对限位施力装置、钢液填充装置和抽真空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所述限位施力装置包括对所述第一组焊接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一限位施力机构,对所述第二组焊接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二限位施力机构,以及对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进行同时限位和施力的第三限位施力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施力机构包括对所述第一组焊接板的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一左限位施力部,对第一组焊接板的另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一右限位施力部,抵顶所述第二凹弯曲面中部的第一辅助弯曲流体压缸,以及与所述密封罩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座;所述第一左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组焊接板相垂直的第一左抵顶板,和驱动第一左抵顶板对第一组焊接板一端进行抵顶施压的第一左流体压缸;所述第一右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组焊接板相垂直的第一右抵顶板,和驱动第一右抵顶板对第一组焊接板另一端进行抵顶施压的第一右流体压缸;所述第一左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组焊接板的第一左抵顶侧面;所述第一左抵顶侧面设有挡于所述第一凸弯曲面一侧的第一左外限位块,挡于所述第二凹弯曲面一侧的第一左内限位块,以及卡于第一凹弯曲面和第二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一左中限位块;所述第一右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组焊接板的第一右抵顶侧面;所述第一右抵顶侧面设有挡于所述第一凸弯曲面一侧的第一右外限位块,挡于所述第二凹弯曲面一侧的第一右内限位块,以及卡于第一凹弯曲面和第二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一右中限位块;所述第一密封座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左抵顶板和第一右抵顶板下方的第一底层,和设于第一底层上表面边缘的第一围壁;所述第一围壁的上端面形成有围绕一周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中嵌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垫,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垫形成有供所述密封罩的下端插入的第一密封插接槽;所述第一围壁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一左竖侧壁、第一后竖侧壁、第一右竖侧壁和第一前竖侧壁;所述第一左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左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一左密封孔,所述第一右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右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一右密封孔,所述第一后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一辅助弯曲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一后密封孔;所述第二限位施力机构包括对所述第二组焊接板的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二左限位施力部,对第二组焊接板的另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二右限位施力部,抵顶所述第三凹弯曲面中部的第二辅助弯曲流体压缸,以及与所述密封罩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座;所述第二左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组焊接板相垂直的第二左抵顶板,和驱动第二左抵顶板对第二组焊接板一端进行抵顶施压的第二左流体压缸;所述第二右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二组焊接板相垂直的第二右抵顶板,和驱动第二右抵顶板对第二组焊接板另一端进行抵顶施压的第二右流体压缸;所述第二左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组焊接板的第二左抵顶侧面;所述第二左抵顶侧面设有挡于所述第四凸弯曲面一侧的第二左外限位块,挡于所述第三凹弯曲面一侧的第二左内限位块,以及卡于第四凹弯曲面和第三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二左中限位块;所述第二右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组焊接板的第二右抵顶侧面;所述第二右抵顶侧面设有挡于所述第四凸弯曲面一侧的第二右外限位块,挡于所述第三凹弯曲面一侧的第二右内限位块,以及卡于第四凹弯曲面和第三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二右中限位块;所述第二密封座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左抵顶板和第二右抵顶板下方的第二底层,和设于第二底层上表面边缘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二围壁的上端面形成有围绕一周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中嵌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垫,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垫形成有供所述密封罩的下端插入的第二密封插接槽;所述第二围壁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二左竖侧壁、第二后竖侧壁、第二右竖侧壁和第二前竖侧壁;所述第二左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左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二左密封孔,所述第二右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右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二右密封孔,所述第二后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辅助弯曲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二后密封孔;所述第三限位施力机构包括对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三左限位施力部,对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另一端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三右限位施力部,抵顶所述第一凸弯曲面中部使所述第二凹弯曲面展平的第一辅助展平流体压缸,抵顶所述第四凸弯曲面中部使所述第三凹弯曲面展平的第二辅助展平流体压缸,以及与所述密封罩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座;所述第三左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相垂直的第三左抵顶板,与第三左抵顶板相平行的第三左基板,张设于第三左抵顶板和第三左基板之间的左弹性部件,以及与第三左基板连接并对第三左抵顶板进行导向的左导向板;所述第三右限位施力部包括与所述第三左抵顶板相平行的第三右抵顶板,与第三右抵顶板相平行的第三右基板,张设于第三右抵顶板和第三右基板之间的右弹性部件,以及与第三右基板连接并对第三右抵顶板进行导向的右导向板;所述第三左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的第三左抵顶侧面;所述第三左抵顶侧面设有卡于第四凹弯曲面和第三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三左限位块;所述第三右抵顶板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的第三右抵顶侧面;所述第三右抵顶侧面设有卡于第四凹弯曲面和第三凸弯曲面之间的第三右限位块;所述第三左限位块和第三右限位块的厚度均与所述第三焊接间隙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三密封座包括处于所述第三左限位施力部和第三右限位施力部下方的第三底层,和设于第三底层上表面边缘的第三围壁;所述第三围壁的上端面形成有围绕一周的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中嵌设有第三弹性密封垫,所述第三弹性密封垫形成有供所述密封罩的下端插入的第三密封插接槽;所述第三围壁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第三左竖侧壁、第三后竖侧壁、第三右竖侧壁和第三前竖侧壁;所述第三后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一辅助展平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三后密封孔,所述第三前竖侧壁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辅助展平流体压缸的输出杆滑动穿过的第三前密封孔;所述抽真空装置具有与所述密封罩连接的抽气管,所述密封罩形成有与所述抽气管连通的抽气孔;所述钢液填充装置处于所述密封罩内;所述钢液填充装置包括盛装熔化钢液的盛装槽,连接于盛装槽下端的出液嘴,驱动盛装槽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水平设置承载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移动梁,两个水平设置承载移动梁的固定梁,驱动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沿移动梁滑动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梁沿固定梁滑动的第二水平驱动装置;两所述固定梁均与所述移动梁相垂直,且两所述固定梁承载于所述移动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滑套与所述移动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滑套与两所述固定梁一一对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移动梁延伸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套沿移动梁滑动的第一螺杆,和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固定梁延伸并驱动所述第二滑套沿移动梁滑动的第二螺杆,和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电机;在利用焊接机组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焊接制成配件坯板过程中,将第一限位施力机构和第一密封座置于钢液填充装置和密封罩的下方;将第一组焊接板放置在第一左限位施力部和第一右限位施力部之间,使第一组焊接板与第一左抵顶板和第一右抵顶板均垂直;将第一钢板的一端卡于第一左外限位块和第一左中限位块之间,另一端卡于第一右外限位块和第一右中限位块之间;将第二钢板的一端卡于第一左内限位块和第一左中限位块之间,另一端卡于第一右内限位块和第一右中限位块之间;并在第一组焊接板的下方垫设石膏板层;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辅助弯曲流体压缸抵顶第二凹弯曲面的中部,同时第一左流体压缸和第一右流体压缸对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进行施压,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产生弯曲,且第一左中限位块和第一右中限位块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产生第一焊接间隙;然后将密封罩罩在第一密封座上,启动抽真空装置对密封罩内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密封罩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相配合驱动盛装槽移动,将钢液填充装置的出液嘴对准第一焊接间隙将熔化钢液填充在第一焊接间隙中形成第一熔池,待第一熔池凝固后打开密封罩,待第一熔池冷却后撤销第一辅助弯曲流体压缸、第一左流体压缸和第一右流体压缸的力,然后将第一组焊接板下方的石膏板去除,第一组焊接板保留一定弯曲;将第一限位施力机构和第一密封座移开,并将第二限位施力机构和第二密封座置于钢液填充装置和密封罩的下方;将第二组焊接板放置在第二左限位施力部和第二右限位施力部之间,使第二组焊接板与第二左抵顶板和第二右抵顶板均垂直;将第四钢板的一端卡于第二左外限位块和第二左中限位块之间,另一端卡于第二右外限位块和第二右中限位块之间;将第三钢板的一端卡于第二左内限位块和第二左中限位块之间,另一端卡于第二右内限位块和第二右中限位块之间;并在第二组焊接板的下方垫设石膏板层;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二辅助弯曲流体压缸抵顶第三凹弯曲面的中部,同时第二左流体压缸和第二右流体压缸对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施压,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均产生弯曲,且第二左中限位块和第二右中限位块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之间产生第二焊接间隙,然后将密封罩罩在第二密封座上,启动抽真空装置对密封罩内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密封罩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相配合驱动盛装槽移动,将钢液填充装置的出液嘴对准第二焊接间隙将熔化钢液填充在第二焊接间隙中形成第二熔池,待第二熔池凝固后打开密封罩,待第二熔池冷却后撤销第二辅助弯曲流体压缸、第二左流体压缸和第二右流体压缸的力,然后将第二组焊接板下方的石膏板去除,第二组焊接板保留一定弯曲;将第二限位施力机构和第二密封座移开,将第三限位施力机构和第三密封座置于钢液填充装置和密封罩的下方;然后将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放置在第三左限位施力部和第三右限位施力部之间,使第一组焊接板卡于第三左限位块和第三右限位块的一侧,第二组焊接板卡于第三左限位块和第三右限位块的另一侧,使第二凹弯曲面和第三凹弯曲面相对应;并在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的下方垫设石膏板层;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辅助展平流体压缸抵顶第一凸弯曲面的中部,第二辅助展平流体压缸抵顶第四凸弯曲面的中部,第三左抵顶板和第三右抵顶板均逐渐后退,实现第二凹弯曲面和第三凹弯曲面的展平并平行对应,且第三左限位块和第三右限位块使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之间产生第三焊接间隙,然后将密封罩罩在第三密封座上,启动抽真空装置对密封罩内进行抽真空操作,直到密封罩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相配合驱动盛装槽移动,将钢液填充装置的出液嘴对准第三焊接间隙将熔化钢液填充在第三焊接间隙中形成第三熔池,待第三熔池凝固后打开密封罩,待第三熔池冷却后撤销第一辅助展平流体压缸和第二辅助展平流体压缸的力,然后将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下方的石膏板去除,制成配件坯板;(4)根据所需配件的尺寸和形状,对配件坯板的两端进行对齐铣削和车削加工;(5)对配件坯板涂覆漆层;(6)对漆层进行烘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7559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